问校 | 东莞市可园中学:从薄弱校到教育集团,“可园梦”成真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何宁 发表时间:2023-12-31 22:30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何宁  2023-12-31

有位社会学家曾讲过这样一句话:“从事教育的人其实是爱做梦的人。”也许是因为对教育的不解之缘,东莞市可园中学教育集团理事长、总校长陈泽林的教育梦已经做了33年。

因为天真,去了道滘中学

1990年,陈泽林从惠阳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毕业。在那个年代,能考上大学,可谓天之骄子。而他,学化学专业,又任学生会主席,自然成为很多学校的“抢手货”。以他当时的条件,有很多优质学校可以选择,但却阴差阳错去了道滘中学教书。

“出门见水,举步登舟”是当年对道滘最形象的描述。加上学校长期以来基础薄弱,学生想考上大学,可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陈泽林来到道滘中学后,踏踏实实教学,一个人主动承担所有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加上一些学生家庭条件不好,无钱寄宿,他把四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接到自己家里,同吃同住,直至毕业。通过他及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培养出了道滘中学历史上第一个本科生,实现了道滘中学本科生零的突破。

临危救火,去了莞城二中

1997年,因为陈泽林的突出表现,在东莞教育界已经小有名气。当时,位于莞城的省属重点中学东莞实验中学求贤若渴,陈泽林被调入东莞实验中学教初三。

当时,莞城二中教学质量差,在社会上口碑也不好。教育局特别希望莞城二中能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面貌,扭转社会对其的刻板印象,时任东莞市教育局局长杨晓棠听闻陈泽林是一个有魅力、有情怀、能干事的年轻人,便想让陈泽林来莞城二中挑这个重担。

陈泽林没想太多,只是希望能改变莞城二中落后的面貌,于是,他答应了来当此校长。“新官上任三把火。”陈泽林第一把火就“烧自己”,让自己要有胆量、有勇气去面对社会的“非议”。第二把火是“烧老师”,克服重重阻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调整老师薪资福利,实行多劳多得,让老师以在莞城二中工作为荣。第三把火是“烧学生”,一方面提升学生学习成绩,重点打造学校的体育与艺术特色;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勇敢参与各种比赛,用成绩为莞城二中说话。不到几年,莞城二中声名鹊起。

2005年,莞城二中更名为玉兰中学。回望陈泽林走过的路程,有艰辛,有苦涩,但更有收获。特别是遍布世界各地的“玉兰学子”,那是桃李满天下的喜悦。

拼命三郎,去了可园中学

随着东莞城市建设的高水平崛起,玉兰中学在2013年完成自己的使命,改为东莞外国语学校。转型前夕,陈泽林接到任务,让他去可园中学,负责这所学校的“转型升级”。也许因为陈泽林是莞城人,生于莞城,了解莞城,热爱莞城,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要把可园中学办好,要对得起“可园”这块金字招牌。

陈泽林到任便着手改造可园中学。他说“我要办一所可以圆梦的学校”,提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学校发展目标。


陈泽林对“可园梦”设置三个维度:一是学生快乐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愉悦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康的体魄和心性,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教师幸福工作。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追求成功的幸福人生,在传承中创新,在融合中发展。懂得呵护和包容,形成和谐的师生、同事关系,“修身”与“齐家”比翼双飞。三是学校品牌彰显。学校在打造“可园梦”品牌过程中提升学校口碑,铸就学校形象,让可园中学成为一个值得学生热爱、值得家长信任、值得老师建功立业的品牌学校。


走进可园中学,不难发现陈泽林为了践行“可园梦”用心良苦。一是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将孔子、孟子、王阳明、陶行知等历史文化名人雕塑竖立于校园之中,让师生潜移默化知道传统文化对人的作用与价值。二是开创模拟联合国大会、百师讲坛、创客空间、班级辩论赛等五十门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习课堂以外的知识,懂得与社会接轨,与世界接轨。三是让学生知道拥有优良品德、良好习惯、智慧头脑、健康体魄、温暖心灵,进而实现“人生五好”:“好父母,好老师,好上司,好配偶,好儿女。”

陈泽林用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对人生的诠释开始为学生的一生铺路修桥。他的理想是打造一支领导放心、同行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的新时代教师队伍,有好的师资才有好的教育,有好的教育才有好的口碑,有好的口碑才有社会尊重,有社会尊重,老师才有尊严,校长才有威望。


不知不觉,陈泽林在可园中学工作已经11年,现在的可园中学是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样本学校、广东省中小学艺术特色教育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科技创新教育实验学校……成立东莞市可园中学教育集团,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起到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薄弱学校共享可园中学发展成果。陈泽林也相继被评为全国优秀实验学校校长、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首批名书记工作室主持人。

陈泽林的教育梦已由梦想变成现实,由可望变成可及,那是沉甸甸的收获,那是春暖花开般的喜悦。

文、图 | 记者 何宁 通讯员 罗建云

编辑:刘欣宇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