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心”事何解?社会打一束光|两会回音壁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甘卓然 发表时间:2024-01-19 22:51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甘卓然  2024-01-19
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寻找社会化解法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调查显示,青少年群体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高于成年群体。其中4.0%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10.8%为轻度抑郁风险群体。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上升为社会“心”事。

今年广州市两会上,委员代表们重点关注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并为降低抑郁致病率积极寻找社会化解法。

代表观察:
社会关注度低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源头”

政协委员、广东南方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谭国戬认为:“学业压力过重、社会关注度低和人际关系三大因素是‘关键源头’。”在关注度层面,由于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低,很多青少年在遇到心理问题时缺乏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即使有些青少年意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他们也可能会因为害羞或害怕而不敢寻求帮助。在教育层面,很多学校和家庭都没有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教育,这导致青少年在面对心理问题时缺乏必要的应对知识和技能。

而处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社会资源也相对短缺。政协委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主任医师范妮观察到,尽管近几年广州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陆续建立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推动各区设立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设立市心理援助热线,建设 12355 服务台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体系化建设水平不高、专业人才培养滞后、学校心理健康管理缺乏统筹等短板和不足。

针对现状,范妮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建立市心理健康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依托本土高校,扩大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等招生培训规模,鼓励医疗机构培训精神专科医生。增加医保投入,提高心理健康、心理治疗医保报销比例。依托社工服务体系,筑牢社区预防、预警、干预第一线的责任,规范社会化心理咨询机构的管理,弥补公共资源供给不足。

教师观点:
提供更加多元的社会价值评价体系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高级心理教师区桂兰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近年来,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低龄化、严重化的趋势。学生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需要社会提供更多支持。“心理治疗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这需要从社会层面去培养更多的专业人员、成立更多公益性的心理服务机构,来提供更多样的专业选择。此外,也要为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区桂兰说。

区桂兰认为,提供一种更加多元的社会价值评价体系也很重要,让学生在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自我实现的价值感,增强社会适应力。如果只拘泥于试卷和分数,成绩相对较差的孩子会不断增加自我挫败感,强行逼他学习如同“把他推向悬崖边”,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据介绍,广州各区的学校正在不断加强心理健康人员和设施配备。相关文件规定,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心理教师,目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已配备了3名专职心理教师,学校也会定期开展各类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区桂兰呼吁,要建立起更有效的学校、社会、家庭有机联动机制,真正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落实越具体,行动越有效”。

专家反馈:
加强对疾病的早期识别干预,推动心理咨询规范化

如何帮助青少年治疗心理疾病?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张璐璐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家庭和社会支持是帮助青少年走出抑郁症的重要因素。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早期干预的效果往往较好。因此,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也不要把孩子变成社会边缘人,这是需要家长、学校、医疗机构和社会共同努力的事情。

张璐璐介绍:“当孩子出现以下表现时,是需要重视的,例如:对生活中很多事情做出悲观的解释,愉悦感和兴趣感明显减退;情绪变得容易激动,常为小事发脾气,有时表现自闭,不和家长、同学沟通,表现出社交障碍;不愿意去学校上学,经常旷课;自卑自责,自我评价低;对前途感到悲观,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有自残倾向;出现多种躯体症状,例如失眠、进食紊乱、胃肠不适、心慌胸闷、全身游走性不适感等,但检查没有发现实际的器质性问题。”

张璐璐表示,当前精神科的医疗资源供给水平相对偏低,具备专业资质的服务人员偏少,心理咨询行业良莠不齐,这导致很多人对精神心理疾病常见的科普知识缺乏了解,往往因为病耻感不敢去医院就诊,而首先在网络上寻找咨询。这需要对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机构建立有效的管理,通过专业人员准入、动态评估、质量管控等方法保障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质量。

文|记者 甘卓然
图|视觉中国

编辑:薛仁政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