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海淀六小强”开始考CAE:小升初为何越来越卷?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发表时间:2024-04-07 11:49
南方周末  作者:  2024-04-07

名校的实质在于要有好的生源,好的生源是第一位的,名师是第二位的。在这个意义上,就近入学时代、密考时代的名校,真正支撑名校声誉的是通过密考过关入学的优质生源,他们才是名校声誉的生产者,通过就近入学+抽签或实质性的关系铺路+形式上的自主招生入学的两类学生是名校声誉的消费者。

最近,被视为占据北京乃至全国教育高地的海淀区小学生们,卷出了天际。有媒体报道了北京海淀小升初的新情势:不变的目标是为了让孩子进入“海淀六小强”(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大附中、一零一中学、首师大附中与十一学校);变的是这几年各类遴选项目与指标水涨船高。

以英文为例,几年前PET(剑桥通用英语第二级)证书还是小升初简历的标配,这两年考FCE(剑桥通用英语第三级)、CAE(剑桥通用英语第四级)已然蔚为潮流(CAE作为高级英语水平认证,对应雅思7.0-8.0的成绩)。

当然,这在表面上是小学生卷英语、卷奥数,实际上是家长在卷自己、卷孩子。不少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有很强焦虑感或者说是一种不安全感及对阶层滑落的恐惧感。若是周围的家长都在卷孩子,自己不卷孩子的话有不踏实感。家校群、家长群是催化此类心态的温床。

过去,小升初一定区域内有统一考试,容许初中择优录取。大家也不难发现,优等生聚集的,就是好学校。想去好学校,要么凭实力考上去,要么花点钱借读(但学籍保留在被录取的学校)。

笔者小升初是全镇统考(1991年)。弟弟小升初时(1993年)本地搞“教育改革”,由小学班主任推荐上全镇最好的学校,结果成绩好、没有对班主任有所表示的“被推荐”去了差的初中,此种做法随后立马终止了。说明统考比其他容许个人自由裁量的办法更科学,也更公平。

现在小升初明面上搞的是就近入学,但初中本身是有参差的,过去的名校仍有光环,家长普遍想让孩子上好学校。怎样才能进入这些名校?

办法之一是抽签。其实是因为在附近买了学区房的家长,他们的孩子都符合就近入学的条件,也都想去好学校,学位自然僧多粥少、供不应求,所以只能抽签分配,全套的规则其实是就近入学+名校学位抽签。

办法之二是参加自主招生。这是官方允许的升学通道,以某一线城市为例,在教育局官网统一报名,被学校选中者参加笔试+面试,但是学校会筛选报名者,只有部分学生才能入围,有资格参加考试。怎么才能被学校选中呢?

一是给孩子向学校投简历、登记意向,然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密考”。一般是笔试,因为这一考试明面上是非法的,所以才叫“密考”,不同学校的“密考”时间往往不一样,且不对外公开,有心的家长直接去目标学校或者向“消息灵通人士”(贩卖信息的中介)打听。二是有关系有门路者请托。所以全套的规则是实质性的密考过关或关系铺路+形式上的自主招生。显然,学校自主招生的实质意义与公正性比过去的小升初统考要低很多。

名校的实质在于要有好的生源,好的生源是第一位的,名师是第二位的。在这个意义上,就近入学时代、密考时代的名校,真正支撑名校声誉的是通过密考过关入学的优质生源,他们才是名校声誉的生产者,通过就近入学+抽签或实质性的关系铺路+形式上的自主招生入学的两类学生是名校声誉的消费者。

想要孩子上名校的家长,就要早早准备让孩子卷英语、卷奥数,卷其他才艺,所谓“早早”有多早,最早在幼儿园入园之前就要让孩子学英语、学中文,然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断刷新的知识门类,参加各种标准化考试,丰富孩子的履历,到六年级时,就要关切心仪名校的密考等信息了。这些信息家长不主动搜集,是不会自动跳到眼前的。如果家长什么都不做,孩子就自动就近入学,去的学校一般不那么好;家长稍微积极一点,就会报名参加名校的抽签碰一下运气。

那些关心此类信息的家长,会加入各种各样的群,发展出各种各样的“黑话”。这些黑话有些有明显的地域性,如上述海淀妈妈,对“海淀六小强”的名字有一套昵称:老大(人大附中);紫校(清华附中);白大夫(北大附中);斑点狗(一零一中学);瘦师傅(首师大附中);国庆(十一学校),形象又生动,不是浸淫日久、投入感情,不会有如此特色的表述。

也有些黑话是基本全国通用的符号,许多由拼音首字母缩写构成,如DZ(点招)、MK(密考)、KB(坑班,即相传与初中名校有紧密联系的培训班)。看出什么来了?要参加自主考试又没有背景门路,孩子就得参加密考。怎么确保密考考出好成绩?得去参加坑班。学校与老师也是生财有道,坑班可以赚培训费,密考可以赚报名费,还能把真正支撑自己名校声誉的好苗子筛选出来,名利双收,一举多得。

以前,有统一的小升初考试,学子参加一个考试就行了;现在必须参加多个密考甚至多个培训班,之前还要各种卷以丰富自己的简历,孩子能不累吗,能不越来越卷吗?

编辑:李可欣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