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位大学校长云集!共谋大变局背景下工程教育治理体系改革与发展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陈亮 发表时间:2022-11-21 14:55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陈亮  2022-11-21
“大变局下工程教育治理体系研究”校长论坛举行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通讯员 霍延平 杨刚 张浅

图/学校供图(裴楚石摄影)

11月19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承办的“大变局下工程教育治理体系研究”校长论坛在广东工业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1所高校校长与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共谋大变局背景下工程教育治理体系改革与发展。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邱学青、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局长丁养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高东锋出席会议并致辞。3800多名专家学者线上参加了会议。

会议聚焦学生实践、工科教师、质量评价和工程师治理等系列工程教育瓶颈性、关键性问题,以专题报告和专题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微信图片_20221120234805.jpg
校长论坛现场

大变局下迫切需要推进工程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

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邱学青在致辞中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工程科技、工程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发动机”作用日益突显,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和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推进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必然选择。

微信图片_20221120234811.jpg
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邱学青致辞

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局长丁养兵在致辞中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工程教育与工业界脱节主要矛盾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加快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要“心怀国之大者”,开拓视野,放眼全球,立足我国具体国情,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治理体系和学术体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要加强交叉协同,提高治理水平,从工程教育界内部、外部、国际三个维度构建面向未来、面向产业、面向国际的工程教育治理体系。

微信图片_20221120234815.jpg
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局长丁养兵致辞

工程教育人才既要服务地方产业也要面向国家战略

论坛上,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邱学青、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李小年、沈阳化工大学校长许光文、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清友、华东理工大学原副校长辛忠、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康国政、集美大学校长李清彪、西安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郑庆华9位校长针对当前工程教育与工业界脱节的主要矛盾,结合学校在工程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作了专题报告。

邱学青以广工-华为“鲲鹏&昇腾开发者创享社”(全国首家)等为例,分享了广工面向湾区,打造 “产学融合、学科交叉、拔尖卓越、创新创业、湾区融合”的人才培养“广工模式”,并针对当前工程教育存在的学制限制等问题,提出了探索“本科+硕士”贯通式教育、加强校外导师培养与选聘、加快工程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等思考与建议。

谭天伟介绍了北京化工大学“中法精英工程教育试验班”以“大工程观”为引领,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手段,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工程专业人才的做法。他指出,工程人才培养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通过教育科研合作,向世界工程教育发出中国声音,传递中国经验,推动化工行业繁荣发展。

李小年提出了“扎根-融通-铸魂”的创新创业教育新范式。他认为高校要充分理解国家重大的教育项目、推进计划、政策措施等的战略意图、内在逻辑,在培养方向上,要从理科化的倾向转到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导向,在培养过程中要自觉坚持科教、产教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灵魂的质量提高、有方向的水平提升、有坐标的内涵发展。

许光文分享了沈阳化工大学针对行业和产业,设立化工应急产业学院和菱镁产业学院,以及面向“双碳”目标,推动新型交叉学科建设在国内较早建立“工程热化学”的学科专业的创新探索。

刘清友认为,当前存在的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趋同现象已无法适应未来高等工程教育引领产业发展的需要。工程教育正在向跨学科交叉、跨领域、跨国家、跨文化合作转变,未来的工程教育要超越“工程”本身。

李清彪以集美大学“工”“海”鲜明特色的工程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为例,提出树立“大工程观”培养理念,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实践,强化“通专融合”。

高水平师资队伍是解决工程教育问题的关键

专题交流环节,各学校领导围绕工科教师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学校的评聘体系也不同程度存在重科研、轻实践的现象等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不少校长认为,要解决人才培养与工程脱节的问题,培养具有工程背景的师资力量十分重要。西南石油大学校长张烈辉介绍了学校为了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成立“中国石油-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构建新型“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模式,探索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的举措。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提出,可以实施“双走战略”,鼓励教师到一流高校、生产一线驻课学习、挂职锻炼,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宁夏大学副校长罗正鸿提出,高校要注重培养工科老师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学校形成这种实实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风气,学校要提供相关的政策保障和团队建设保障。

当前工程教育普遍存在评价体系单一的现象,教师为了论文、项目奔忙,对教学投入不足,特别是对工程实践教育投入不足。对此,四川大学副校长梁斌指出,必须调整评价指挥棒,建立新的教师评价机制,调整师资队伍结构,畅通工程人才进入高校的通道,建立高校教师深入企业的渠道。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朱世平根据多年海外工程教育的经验,提出了工程教育“科学-技术-工程-文化”的教育框架,强调了专业认证在工程教育治理中的重要性,提出要鼓励教师将新的现代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施行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微信图片_20221120234819.png
教育部教学评估中心认证处处长赵自强作总结发言

最后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认证处赵自强处长代表项目组进行总结,本次校长论坛为中国工程院“大变局下工程教育治理体系研究”重大战略咨询项目子课题“大化工类专业工程教育治理体系研究”的一场重要研讨会。该子课题由谭天伟院士担任组长,汇聚了20多家高校的校长和工程教育专家。整个项目的大规模调研现正推进当中,计划面向20位重要的领导专家,100位院士、100位大学校长、500位院长和5000名教师,100个行业组织和100个大型企业开展调研,最终形成关于工程教育治理的调研报告,呈送中央和各个部门,为建设工程教育强国、制造业强国贡献力量。

微信图片_20221120234822.png
课题组组长谭天伟院士作专题报告

据介绍,本次校长论坛形成的调研报告有利于建立解决人才培养与工程脱节的共同治理体系,进一步推动工程教育系统性变革和整体性提升,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助力我国在未来全球创新生态系统中占据战略制高点。

编辑:何宁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