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非遗”种子,传播工匠精神,文德路小学生对话景泰蓝传承人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王沫依 发表时间:2023-05-25 20:47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王沫依  2023-05-25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沫依 实习生 孙安娜
图/校方提供

“如何将工匠精神运用到生活中,小朋友们应该怎么学习工匠精神?”。5月24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来到文德路小学(北校区)开展公益课程,带领学子走进“掐丝珐琅”的世界。

缕缕银丝,蕴匠人精神。文德路小学总支部书记吕恒在致辞中表示,当下有不少传统的手工艺术正面临着失传危机,景泰蓝在中国传统工艺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不仅具有观赏和实用价值,而且还有不同形式的艺术价值。“景泰蓝制作过程中蕴含的匠人精神是智慧、细腻、坚持不懈的,是青少年应该学习和传承的。”

“600多年了,即便大殿内的冬天再冷,夏天再热,故宫里的景泰蓝作品到现在也不褪色,不会剥落,这是为什么?”钟连盛抛出这样的问题,引得台下的孩子们坐直了腰板,他介绍,景泰蓝起源于西方,元代时期传至华夏后,由华夏工匠学习技艺并加以创新,他现场展示了线上照片与线下实物,并带领大家了解景泰蓝裁料、制胎、掐丝、粘丝等八大制作工序,“工艺品的制作过程非一人能成,各个工序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把控,才能呈现出完美的景泰蓝工艺品。”

课程最后,钟连盛还与现场学生进行了互动,一一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有学生提问,景泰蓝的现代制作传承了前人的工艺技术,还加入了许多现代技术手段,未来的景泰蓝工艺是否还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发生新的变化?钟连盛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技术的融入,可以为景泰蓝的发展带来一些新风貌,景泰蓝的创新、多工艺的融入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今天这节课,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刻地学习到什么是工匠精神,也让我对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点蓝工序特别感兴趣,我也想做出一个自己的景泰蓝工艺品。”文德路小学五年级学生这样对记者表示,非遗入校园,是避免优秀传统文化的断层,是加强更多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是赋予传统工艺品创新的创作。

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麦振宇表示,在新时代的语境当中,少年不仅要追求对非遗工艺的复刻,更是要敢于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的表达,体现出中华少年对文化复兴的自信、自觉与自立。非遗入校园,让广大的青少年更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更自信、更有底气地讲好中国的故事。(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可欣
校对 | 赵丹丹

编辑:王沫依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