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被废墟掩埋20多个小时后获救,小小的他在担架上举手敬礼的瞬间,感动了无数人。15年后,四川省排名前30的高考成绩让他再度成为新闻人物。目前,郎铮已经做出了报考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选择。
最感谢的是他
在这里,15年前被废墟掩埋20多个小时的记忆被慢慢地消化着。对郎铮来说,被废墟掩埋的记忆一直是心里的一个坎。
时间回到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北川灾区的一片废墟中,时年3岁、左臂受伤被埋20余个小时的小郎铮获救。当时,他躺在一块用小木板制成的临时担架上,用稚嫩的右手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这一幕,通过照片和影像迅速传遍全国,也成为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郎铮说,虽然当时自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失去与父母、外婆、外公的联系,让他感到非常恐惧。
他曾被地震的阴影笼罩了很长一段时间,遇到刮风下雨都害怕,上厕所也不敢关门,直到9岁以后才慢慢好起来。“在那之后,有段时间很怕黑,晚上不敢自己一个人,睡觉不敢关灯。”15年来,他和家人一直记得帮助过他们的所有人,感恩也成为他人生中的第一课,“感恩,是我们所有遭受地震灾难的人,学到的最重要的两个字。”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他穿着传统的羌族服装站在“众志成城”彩车上,无比骄傲地举起右手,再次敬起少先队队礼,这一次,他是向祖国敬礼。
除了感谢自己,郎铮更想感谢的是帮助他,和他一起坚持的人。这些人中,他最难忘记的是绵阳日报社的记者杨卫华。当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杨卫华深入灾区进行报道,是他第一个发现在废墟中哭泣的小郎铮。随后,杨卫华与八名解放军战士一起将小郎铮救出,并拍下了那张著名的“敬礼娃娃”照片。在那之后的6年时间里,杨卫华给了郎铮很多陪伴。“他随时会来看我,也经常用他的镜头记录我震后的点点滴滴,我的成长经历。”
“他用他的魅力感染着我,让我积极向上、阳光。”正如杨卫华所期望的,积极、阳光成为了郎铮身上最突出的特质。2014年,杨卫华因病离世。郎铮清晰地记得杨卫华跟他说的最后的话,“他让我长大后回报社会,让我不要担心他,还说过一段时间跟我再继续玩。”虽然杨卫华那时已经骨瘦如柴,但郎铮说,杨卫华的眼里依然有光。
失眠、焦虑,终于结束了
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学校,是地震之后郎铮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一直就读的学校。高中分科时,因为喜欢政治、历史,他选择了文科。这次的高考成绩,在他看来还算理想。
郎铮的父亲郎洪东一直在北川上班,郎铮的母亲去年才调回绵阳,以前夫妻俩都是周末回绵阳的家,陪伴儿子两天,平时主要是外公外婆在照顾郎铮。对于郎铮的学习,他和妻子几乎没有操心过,“儿子有自己的规划。”
对于高中阶段的课程,郎铮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节奏。”郎铮说,每次上课前,可以先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一是浏览大纲,明确重点和知识架构;二是看自己还有哪里不是很懂,老师讲课时就着重去听讲解,“认真听讲很重要。”
同时,平时还要多做练习题,比如标准题和高考题,理清思路和语言规范。在复习阶段,要讲求复习顺序,分清轻重缓急。
“另外就是要劳逸结合,调整好心态。心态最重要,但每个人调节的方式不一样,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决定。”郎铮说。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6月7日下午,高考第二场考试,郎铮迎战了他不能轻松面对的数学。“表面上是数学,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测试,测试自己是否努力了,是否坚持下去了。”郎铮说。
6月23日,四川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郎铮总分637分。面对这样的高分,郎铮也有自己的解读。“这个分数,在大家看来就是成绩,但在我看来,我战胜了失眠、战胜了焦虑、战胜了不自信。非常感激那个时候的自己没有放弃,坚持下来。”
其实,就在临近高考三个月的时候,郎铮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他开始失眠了。“早的话凌晨一两点,晚的话可能三四点都睡不着,我们早上六点钟就要起床了。”
失眠持续到了高考结束,这期间郎铮也曾感到焦虑,但他积极地寻找调整自己的方式,用打篮球和发呆,让身体得到放松,此外郎铮也不断自我暗示,要相信自己。
“笑容能让自己更好地笑对生活”
在郎铮家中,有一个专属于他的“书房”,紧靠其卧室的窗户。书架上,《唐诗三百首》《二十四史》《水浒传》《狼图腾》《军徽闪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整齐排列着。
“我非常喜欢看书,最喜欢的是名人传记,也喜欢军事战争以及历史书籍。”郎铮说,“读书可以让自己静下心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对考试也非常有帮助。”
郎铮的父亲郎洪东介绍,看书是郎铮的爱好之一,平时只要有时间,儿子就会看书,哪怕是上厕所都会带上一本。郎铮语文成绩一直很稳定,位于年级前列,还曾考过年级第一名。
锻炼也是郎铮的“必修课”之一。家中有足球、篮球、乒乓球等运动器材。书架上挂着多块冠军、亚军奖牌,涉及足球比赛和乒乓球比赛等。
郎洪东告诉记者,他是一名人民警察,平时特别爱锻炼身体,最喜欢的是打篮球。每周五郎铮放学后,父子俩常常会在小区篮球场进行一番较量。有时,郎铮感觉学习压力大,打打篮球,运动运动,就缓解了。
“郎铮喜欢NBA勇士队,最喜欢球星汤普森。今年季后赛,勇士队止步西部半决赛,他心中略有遗憾,不过也正好全心投入复习考试。高考结束后,他还专门看了一场掘金对热火的总决赛。”郎洪东说。
如今,郎铮身高已有185厘米,当年那个幼小稚嫩的“敬礼娃娃”已成长为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他还有个特点——“爱笑”。他说,“笑容可以让人忘却烦恼,心情愉悦,能让自己更好地笑对生活。”
地震发生至今,媒体一直持续关注郎铮的每一步成长——他并没有在“敬礼娃娃”的标签下裹足不前,在学校和同学相处得很好,父母以及外公外婆对他的要求也都很严格。“我们从来不担心孩子学习不主动或者叛逆。因为在他心中早已种下一颗种子,那就是用实际行动感恩。”郎铮的爸爸郎洪东说。
“考个好大学,才能不辜负那么多关心我、帮助我的人。”郎铮曾说,大学毕业后,他想从事公务员之类的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回报社会对他的关心关爱。
接受《面对面》专访之前,郎铮做出了报考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选择。他说,“如果可以的话,希望经过自身努力,能为自己的国家发声,能捍卫国家的利益,也能够建立更好的国际秩序。”
来源 | 天津广播
责编 | 秦小杰 实习生 樊子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