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候鸟跨境迁徙的重要通道。全国1445种鸟类中具有迁徙习性的鸟类达800多种。全球9大候鸟迁飞通道中,有4条途经我国,几乎覆盖了我国全部领土和领海。
国家林草局最新监测显示,我国20多种珍稀濒危鸟类野生种群数量增长明显。其中,素有“东方宝石”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野生种群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7只,增长到目前超过7000只。我国特有珍稀鸟类——“高原精灵”黑颈鹤,种群数量由上世纪末的不到7000只,增长到现在的16000多只。因为嘴形像饭勺被称为“小勺子”的世界珍禽勺嘴鹬,全球只有600多只,但在我国可以经常观测到。
当前正值候鸟迁徙季。日前,国家林草局2023年第四季度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国家林草局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候鸟保护专项行动,重点对迁徙鸟类的主要分布区、越冬地、繁殖地、迁飞停歇地、迁飞通道、集群活动区等加强巡查巡护清理。
我国成立了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明确了1140处候鸟重要繁殖地、越冬地、停歇地,认定58处国家重要湿地,建设2200多处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为数众多的湿地保护小区,几乎涵盖了候鸟迁飞通道上所有的关键节点。
通过努力,我国候鸟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鸟类种群数量总体呈现恢复性增长,候鸟停歇地和迁飞通道生态质量有效改善,盗猎等破坏鸟类生存现状的现象明显下降,滥食鸟类等野生动物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总体上维护了候鸟迁飞安全。
文|记者 甘卓然
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