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年伊始,职业教育做精做优,增强适应性和吸引力备受关注。1月20日,2024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教育领航者同学会”颁奖活动在广州羊城创意产业园举行。20多位来自中职学校、技工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掌门人”齐聚,一场围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头脑风暴”在此展开。现场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广东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等菊作题为《广东职业教育现状及高质量发展路径》的主旨报告。
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提到:要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等。在这一过程中,广东职业教育有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地方有待改进,未来的发展方向又将指向何处等问题引人深思。
在报告中,张等菊对广东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她表示,截至2022年底,广东共有职业学校613所,在校生人数291.6万人,办学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广东省公办民办院校协调发展,2022年,全省公办职业学校413所,约占总数的67.15%;民办职业学校202所,约占总数的32.85%,民办院校占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最后,广东省历史性地实现了全省21个地级市职业院校全覆盖。“但广东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珠三角占比较高,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发展较为薄弱的问题,即广东省的职业教育区域发展还是存在着很不平衡的现象。为了整合资源、增加学位供给,广东省近年来建成和在建了三个职教城。”张等菊表示。
此外,张等菊还指出了目前广东职业教育面临的诸种困境与挑战。首先是宏观性的挑战,广东省虽拥有基数巨大的受教育人口,但每万人普通本科、高职在校生数排名全国第27名,202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教育资源总量供给不足,职业教育任重道远。
张等菊认为,职业教育本身也面临着不少困境:“一是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有待增强,目前是‘高规模但低吸引’;二是办学基础能力制约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三是目前职业教育的专业布局与产业的发展仍然没有达到精准匹配;其四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尚未有效突破,仍处于浅层次、自发式等状态,合作程度较为松散。”
最后,张等菊强调,想要推进广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就要探索改革创新的发展路径。首先是优化湾区职业教育发展圈层结构,借鉴长三角“集团式、集群式、集合式、集束式、集成式”的集约化办学模式;其次是应当建立全省各类教育专业设置管理与调整机制,对接“产业链长制”、建立高职教育“专业群长制”;打造具有湾区特色的区域及行业产教联合体,重点推进“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合作区的教科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积极扩大“三项工程”人才培养规模,推动“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工程,为湾区人才终身学习服务;最后应当推动深圳建设“世界一流”职业教育示范区,联通湾区和辐射国际。
“我们应先做好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再借助大湾区及‘一带一路’倡议,让我们中国的职业教育从自己探索到走向世界,做到真正的大有可为。”张等菊表示。
文|记者 孙唯 实习生 郭婉懿
图|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