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哲学家是不惧怕死亡的。”
近日,在社交媒体上,一则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朱锐老师授课的帖子,引发广泛关注。
发布帖子的博主表示,在一堂课上,朱锐老师称他是一名癌症晚期患者正在化疗,每次需服用大量止痛片才能出席授课。说话间,医生电话打进来,朱锐平静地回答:“你现在正打扰我上课呢。”
朱锐老师常说:“我希望听到你们的看法,我把大家看成是和我平等的朋友和学者,所有人都可以在我的课上畅所欲言。如果我哪天倒在课堂上,大家不要为我悲伤,而要为我感到骄傲,我很自豪。”
公开资料显示,朱锐,是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美国德州州立大学客座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神经哲学、心灵哲学、神经美学、柏拉图、比较哲学,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
据北京日报消息,4月9日,距朱锐老师的《艺术与人脑》课程开始还有半个多小时的时候,教室里已座无虚席
陆续到来的学生,还在不断地从隔壁教室搬来椅子,有的学生甚至直接席地而坐。
当天18时,拄着拐杖的朱锐准时出现在课堂上,他戴着毛绒手套、围着围巾,说道:“这样状态的我如果真的激励到了大家,我觉得很高兴,也很自豪。”
当被学生问及艺术所追求的“真”是什么时,朱锐回应:“真是一种能动的自然,如果我们把生命当作一种生生不息的能量,它就是能动的自然,就是一种至善至美的真。疾病从来不是我们需要去关注的东西,来了,我们去应付就可以了。”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办公室教职工李京徽说,在围巾和手套之下藏着的是朱锐接受治疗的痕迹。“他担心有学生看到会觉得不舒服”
前几次课堂上,朱锐还向学生们分享了一个“好消息”——以后再也不会因为化疗耽误上课了,因为化疗停止了,不是因为病治好了,而是此时化疗没用。
当天的课堂上,人大哲学院院长臧峰宇也到现场,臧峰宇说,患病之后,朱锐提出继续上课,因为他希望把时光奉献给学生,更多地传递哲学的思想力量。
4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刊发了《敬业、钻研、尊重与勇气 ——我的导师哲学院朱锐教授》一文。文中,博士生赵海若讲述了自己眼中的朱锐教授——“朱老师眼睛里永远闪烁着明亮的光,充满了爱智慧的力量。”
有一次,为了能到场上课,朱锐曾差点和医院签了“后果自负”的“生死状”,手上还挂着医院手环的他在课后笑着说:“我非常高兴今天坚持从医院出来了,和你们讨论对我意义很大。”
朱锐指导学生写论文时始终强调:“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学者看待,在我心里,你们都是和我一样的学者。”
在上述文章的最后,博士生赵海若写道:“我想,对于朱老师而言,哲学不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思辨
更是一种身体力行的生活方式,在学习哲学之上,实践哲学是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