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上小学了,但专注力不够,喜欢玩手机,做作业拖拉,怎么办?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乐于学习?
为搭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双向交流平台,构建联合教研机制,并探索可行的“幼小衔接”实践模式,以高质量推进全区幼儿园与小学的科学衔接工作,5月21日上午,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小学和广州市第一幼儿园共同组织了一场主题为“双向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专注力的培养”的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活动。
两节课看孩子专注力
活动中,来自小北路小学和广州市第一幼儿园的老师分别给大家上了一节精彩的演示课堂。
其中,小北路小学贺丽均老师执教一年级古诗二首《池上》一课。贺老师以“看图片猜季节”的游戏导入,课堂上还创设“诵读小达人”的任务关卡,同时融入广东特色的粤语读诗,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一个个“彩蛋”激发,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这堂课对“双向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专注力的培养”带来什么启发?小北路小学老师吴小丽认为,这是一节生动活泼的语文课,体现了小学从课程教学入手,以适应教育为目标,指向专注力培养的一次向幼儿园的主动衔接。小北路小学老师马文娜表示,希望通过了解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等各方面的不同,于不同中搭建桥梁,寻找突破口,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活动中,广州市第一幼儿园黄虹老师则带来了绘本课《悟空,乖!》,并在课堂上准备了悟空的“金箍棒”实物。生动的课堂吸引着孩子们,让他们能专注阅读和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我们有意识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在促进幼儿的思维、语言发展,社会交往和自我认知能力发展的同时,提升幼儿专注水平。”黄老师说。
听完这两节课,来自越秀区多所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东风东路小学老师林斯芳表示,幼儿园课堂上,老师充分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表现欲,规则意识、倾听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等育人观念也巧妙地融入课堂里。空军后勤保障幼儿园老师杜静林则认为,小学的古诗课和幼儿园衔接很紧,语言生动童趣,环节设计巧妙,并以任务驱动课堂,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
教育专家:家长、教师坚持,是幼小衔接关键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们爱上学习?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老师童文穗说:“作为教育人,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培养一个幸福的人,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乐于学习才是我们要一直探讨和实践的。”
“幼儿进入小学,学习二字便陪伴左右。一些现象与问题也随之产生,比如:专注力不够,喜欢玩手机,做作业拖拉……追问本质,对应的是:我不喜欢学习/我不会。”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教授左璜说。
在左璜看来,孩子要学习,就需要专注力的参与。专注力有选择性、持续性、抑制性、控制性。然而,当下数字媒体环境下,信息过载、育人环境、生活方式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孩子们的专注力起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在“幼小衔接”的阶段培养好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更好地坚持学习?左璜建议,小学语文课可以更注重“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链接生活和新课标,重视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令语文课堂不仅仅有知识的学习,还能融入思维的训练、审美的培养和文化的传承。幼儿园的绘本阅读则需要关注几个问题:课堂语言表达的同时,如何兼顾识字?内容上如何对接小学的教材?形式上如何接轨班级化授课制?孩子的专注度如何提升?……
“想要孩子坚持,家长先要坚持。幼儿园、小学、家庭三位一体,家长、教师坚持,是幼小衔接提高专注力的关键点。”左璜说。
文、图 | 记者 崔文灿 通讯员 马文娜 贺丽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