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教师招聘季。不久前,绍兴嵊州市教育体育局发布教师招聘公示名单,其中有3名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引发关注。
不仅仅是嵊州,这些年浙江县城中学吸引清北毕业生,早就不是稀罕事了。从全国范围来看,清北毕业生入职县中的现象也正在扩散。
记者采访了一些引进清北生的县中,看看他们过得还好吗,观察这种现象的由来及其背后教育生态的微妙变化。
清北生来到县中渐成常态
4年前,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毕业生王宇航通过正式教师招聘流程,来到东阳中学任教,一时哗然。“没想到,我们县城中学,竟然来了北大毕业生。”有学生和家长激动地说。
4年后,至少对于东阳中学的师生,对此已经没那么惊诧了。从那之后,东阳中学陆续招聘了3名清北毕业生,李锦添就是其中一位。和其他老师不同的是,李锦添2015年从东阳中学毕业,当年高考以金华最高分考上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如今又回到母校工作。“大学毕业时对比过不同地方和领域的工作,对母校有感情,自己也比较喜欢高中的节奏。”如今,他除了担任班主任和日常教学,还和另一名老师承担学校的数学竞赛工作。
相比之下,浙江县城民办高中,更早地把目光投向了清北毕业生。
2019年4月,海亮集团签约了10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在读学生或毕业生,当时引起不小轰动。签约后,他们成为了海亮高级中学的金牌竞赛教练储备人才。
毕业于清华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周毅博,就是10位签约储备人才之一。今年,已是他在海亮高级中学工作的第六个年头。一年多前,周毅博的身份从金牌竞赛教练储备人才,正式转变为海亮高级中学数学竞赛的主教练之一。
“我是诸暨人,初中就读于海亮教育旗下的天马初中。”周毅博告诉记者,自己就是因为数学竞赛获奖而保送至清华大学,他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就是成为一名顶尖的奥赛教练。
在进入海亮高级中学前,周毅博已在北京的奥赛培训行业从业2年多,在业内已小有名气。之所以选择回到县城中学工作,一方面,海亮给出的薪酬和周毅博当时在北京的薪酬差不多。回到家乡工作,能让他能有更多时间陪伴父母。但更重要的是,当时竞赛培训在大城市已经如火如荼,而诸暨这样的县城还几乎没有竞赛培训的氛围。“这也意味着,县城中学很可能会为我提供更多成长、突破的机会。”周毅博说。
几年过去,虽然清北毕业生到县中仍会引发讨论,但更多人觉得他们的选择并不意外。不仅仅是浙江,放眼全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清北毕业生来到县中,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县中竞赛仍然是一片蓝海
采访中,记者很快发现,县城中学招聘的清北毕业生,大多在承担高中学科竞赛方面的工作。
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五大学科竞赛招生渠道的开拓以及强基计划等招生渠道的开通,知名高校特别重视录取有竞赛成绩的高中生。如果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五大全国竞赛拿到国家级奖项,容易拿到顶尖高校的保送资格或者被优先录取。
“当时招聘的目的也比较明确,请他们把竞赛这块抓起来。”东阳中学校长校长卢跃龙介绍。
体系化的学科竞赛训练需要专业的竞赛教练,一来是专业竞赛教练具有专业的教学能力、丰富的教学竞赛,二来学科竞赛训练在竞赛圈拥有人脉关系与信息资源渠道,可以了解到许多竞赛相关信息。而招聘一名竞赛教练,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对县城中学来说,无疑是负担。
不少县中探索的道路是,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招聘一到两名竞赛教练,再招聘清北毕业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自主培养竞赛教练。“这些毕业生高中阶段大多有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的奥赛获奖经历,比较有优势。”一位高中校长告诉记者。
6年前,周毅博进入海亮教育集团时,县中的竞赛仍是一片未知的蓝海。随着越来越多奥赛金牌教练和清华北大竞赛毕业生加入海亮高级中学,学校的竞赛师资迅速强大,也建立了有自身特色的竞赛培育及课程体系。东阳中学经过这些年的总体布局,在学科竞赛上确实有了突破。近4年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获6金4银1铜,50人次获浙江赛区一等奖。
但卢跃龙很清醒,对于县中来说,跟大城市头部高中拼竞赛,显然没有优势。通过竞赛,拓宽学生在学科上的视野,让他们看到更大的世界,为大学学习打下基础,也许这是竞赛背后的另一层意义。
而在周毅博看来,县中要走另一条“弱竞赛体系”的道路。“县城和大城市的生源情况不同,家庭对竞赛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如大城市。所以我们要在参照大城市竞赛培育体系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搭建符合我们自身需求的竞赛体系。”
周毅博认为,搭建好弱竞赛化培训体系,让更多优秀学生有机会学习竞赛知识,从而在强基计划等自主招生中占据更大优势,已经成为县中竞赛的新趋势。
扎根县中仍然需要多方努力
热热闹闹的讨论背后,也有人问,清北毕业生到了县中,能留得住吗?
周毅博告诉记者,与自己同批进入海亮的10名清北生中,还有一半仍在学校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名校毕业生中有不少人也有着教育情怀,只要县城中学有适合大家发展的土壤,大家愿意在此扎根。”他说。
曾经的竞赛经历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但他们也在摸索,如何和当下的教学环境结合起来,让效果最大化。
李锦添深有感触地回忆:“我那时,学科竞赛刚起步,没有竞赛教练,学起来比较困难,但思维方式得到了锻炼。”备课和讲课过程中他更愿意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但清北毕业生所能发挥的作用,并不仅限于竞赛。“为了让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快更全面提升,前几年我还担任了普通教学班的数学老师。”周毅博介绍。
如何让优秀人才留下来,确实是县中校长面对的难题。有校长告诉记者,招聘难,想让他们扎根更难。“公办县中平台不大,也给不出高薪水,对名校生的吸引力不大。特别是家不在本地的名校生,对县城也没有归属感。”这位校长说,这也是为何不少名校毕业生工作几年后离开的原因。
“在‘县中崛起’的大背景下,学校对优秀人才的渴求十分迫切。” 一位县中校长说,学校和老师之间应该是双向奔赴,不仅仅是招进来,更要给他们搭建好舞台,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这样才能把他们真正留住。
题图 | 羊城晚报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