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尽情撒欢,享受阳光体育带来的快乐,上海市崇明区学校的操场正变得不一样。深秋,崇明区竖新小学的操场上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女足三对三比赛点燃了整座校园。对阵双方是东道主竖新小学校队和前来作客的育才小学校队。队员们在场上奋战,啦啦队则在两边扯着嗓子为她们加油。孩子们七嘴八舌:“这样的运动会真的太热闹了!”“我希望以后能多参加这样的运动会,认识很多新朋友。”“今天真的特别开心。”
这是一场与众不同的运动会:两所比邻而居的小规模学校,第一次组队一起举办运动会。沐浴在阳光下,活力在操场上释放,整整一天学校之间的激烈比拼,将这个深秋不一样的日子深深地烙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崇明有不少“小学校”,有的办学规模小,有的场地小。但是“小学校”“小课堂”一样有大空间和大作为——让孩子们尽情撒欢,享受阳光体育带来的快乐,今年,崇明学校的操场正变得不一样。
抱团协同育人:小学校举办联合运动会
竖新小学现在有五个年级、80个学生,育才小学的学生数则是116个。以往学校的运动会,两所学校各自分开举行。但这几年,随着学生数越来越少,运动会也遭遇了“难题”: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比赛比不起来,跨年级比赛,体能体格又相差太多。“到后来,我们就是一个班级男女生进行比赛,但总觉得缺点味道,”竖新小学校长钱佳斌说,最主要的,人一少,以往运动会热烈的氛围感受不到了。
这是崇明区小规模学校普遍遇到的问题:崇明共有4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其中300名学生以下占到了1/3。因为学生少,学校在举行科技节、运动会、艺术节等各类活动时处处受限,往往达不到期待的教育成果。
怎么办?抱团组队!今年,崇明区从春季运动会开始试点,小规模学校通过联合举办、轮流承办的形式举办运动会,这样,既能增加运动会的竞技性和参与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与同龄人交流和比拼的机会。到了秋季,更多的学校参与举办了联合运动会,运动会在学校数量、举办范围、活动形式上都有了较大的升级。
“两所学校一起办比赛,那就比得起来了。”育才小学校长施胜忠说,比如径赛里面的接力跑,这是我们在筹备运动会时特意加进去的,同龄人同场竞技,这就是体育带来的快乐,孩子们也特别期待。
为了这场运动会,两所学校的校长坐在一起开了三次碰头会,还在运动会上加入了火炬传递、表演赛、特色项目展示等环节。“通过举办联合运动会,能够让孩子们感受体育精神,接触到更多同龄人,同时拓宽视野,学会与人更好地沟通、合作。”钱佳斌说,体育育人,一场激烈、热闹的运动会是最好的载体。
崇明区教育局体卫艺科负责人潘家琳介绍说,在今年春季三场的基础上,今年的秋季运动会共举行了6场“抱团”举行的联合运动会,共有17所小规模学校参与其中。各学校的运动会形式不尽相同,但特点鲜明:向化中学、崇东中学、合兴中学三所学校的学生在田径场上同场竞技,60米、200米赛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各项比赛都决出了校际冠军;建设中学、三星中学、庙镇学校、海洪小学组成的崇西四校则以中小学常态化的田径竞技项目为主线,以拔河、接力赛的团队项目为基调,打破校际壁垒,增进合作交流;大新中学和三烈中学通过舞龙、花样跳绳等特色表演以及点阵表演,传承两校红色文化基因……
活动一起办,资源一起享。在联合运动会的基础上,接下来,崇明区的小规模学校还将联合举办运动会、艺术节、读书节等各类文体活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逐步形成小规模学校特色办学的崇明实践。
巧妙设计大课间:小学校也有“大”操场
30分钟的大课间,孩子们怎么“玩”?11月底,崇明区各学校刚刚结束了一项评比: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展示——全区所有学校参与,不限“题材”,充分展示大课间充满活力的30分钟。
最后,西门小学的“篮球30分”和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的“民族体育30分”从中脱颖而出,展示了别具一格的运动一刻。
西门小学的大课间,是属于篮球的。跑圈热身、篮球体能操、运球技能绕障碍跑……30分钟结束,身着校服的“小黄人”们满脸通红,洋溢着快乐的微笑。这是一节精心设计的大课间:地处城镇中心的西门小学的操场不大,占地面积在整个崇明区“倒数”,但是学校用巧心思变出了一个“大课堂”。
篮球是西门小学的体育特色,大课间就围绕着篮球来“玩”:学校请来区教研员指导,体育老师和音乐老师也全程参与,共同为这堂大课间出谋划策:面对场地狭小、学生人数众多的现实挑战,体育组的老师们充分发挥学校的每一平米,精心设计了入场方式、队形变化、球车放置、行进路线及有序退场等环节,解决在“小场地”的“束缚”下开展“丰富充实的大课间活动”的问题。
于是,在大课间活动中,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动感的音乐声中,近千名“萌”娃花样篮球操整齐划一,技巧与体能锻炼既提高了学生练习兴趣,又发展学生上下肢及核心力量。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跑操,在提高学生心肺耐力的同时提升了班级凝聚力。分年级的综合活动内容灵活组织、精彩纷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体质。老师们也深入到各个班级,与学生们一起互动、一起锻炼,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营造了浓厚的运动氛围。
每天这雷打不动的30分钟,成为了西小孩子们最盼望的快乐时光。大课间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时间,使他们逐渐形成了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掌握了健康锻炼的方法,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跳竹竿、抖空竹、武术、滚铁环、木板鞋竞速……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的大课间30分钟,将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一一展示。孩子们在操场上尽情玩耍,感受这些有趣体育项目带来的快乐。
跳绳提升耐力,踩高跷培养平衡感,这些项目都是孩子们不多见又充满了趣味的传统项目,同时又兼顾体能与技能,让不同体质和兴趣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经过老师们精细化的编排,孩子们活动中提升了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也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在上实东滩,大课间已成为学生一天中不可或缺的亮点活动,也为校园营造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
目前,崇明所有中小学校均已全面实施体育大课间制度,实现了100%的普及率。为确保各学校体育工作要求得到落实,自2023学年起,崇明区教育局将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学校阳光体育专项考核的重要内容,保证学生的每天活动时间,列入课表,确保全员参与,添置必要的器材,完善工作制度。
经过多年的摸索,如今的30分钟大课间,崇明每所学校都有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明珠小学的孩子们在《幸福山歌》的音乐节拍下跳起了竹竿舞,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进退跳跃;东门中学在大课间活动中,精心编排了快乐出发自编操和乒乓操等体操活动,节奏感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建设小学的“中华武术”、竞存小学的“炫动篮球”、崇明中学的集体“花式跑操”也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引导学生做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有效增加学生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合力做好学生体质健康和视力健康的护航员和守护者。”崇明区教育局局长黄宗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