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读者·领读者大会广州站暨第六届美师美课大会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13个省份的800多位校长、名师与阅读爱好者共聚一堂,共享阅读之美。
现场以“从读者到领读者,引领阅读新风尚”为主题,围绕“用读行的力量,助力教育新生态”这一话题,聚焦阅读与教育,以“校园阅读”为切入点,发挥读者品牌的影响力,推动全民阅读,引领阅读风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让阅读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还邀请了著名哲学家、作家、学者周国平,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漆永祥,中小学(中职)语文国家教材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吴欣歆,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蔡可等教育工作者,分享他们的阅读主张和故事,引领更多人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字词训练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
漆永祥带来了《语文素养与阅读之方》的主题分享,在多年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观察和研究中他发现,近年来的中学语文教学比较忽视对字词基础的训练。“大家都知道学英语要大量记单词,而语文学习也是一样的。”他表示,如果一个中学生连基本的遣词造句都成问题,无法用适当的语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其他的就都无从谈起了。
因此,漆永祥表示,中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应该强调背诵与记忆,名篇名句不仅要背诵,还要学会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如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一定要在运用中去体会和掌握。在具体写作中,可以练字练词,练大小长短结构不同的句子,练小中长段落,练局部与细节的描写等,不要一上来就写整篇作文。
读透“整本书”
整本书阅读十分关键,但如何掌握方法?吴欣歆带来《把握关键点,读透“整本书”》的主题分享,她认为真正的阅读者应该有持续的阅读行为、稳定的阅读状态和自觉选择阅读内容,在阅读中能够获得愉悦感。吴教授着重从“内容重构”“捕捉闪回”“对照阅读”三方面来讲述如何读透“整本书”。
“内容重构”策略,指阅读主体基于进一步的研究目的,通读全书后,提取相关信息,按照新的形式重新组合并呈现。要完整分析一本书中的人物,需要梳理书中与人物相关的事件,重新组织这些内容,建构客观完整的认识。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就某个人物跳读,标记出与之相关的内容,全面筛选,统整与这个人物相关的信息,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整体。在这个重构的整体中,人物形象发展变化的脉络、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及其突出的形象特征得以在全书中跳脱出来。
“捕捉闪回”中,“闪回”是整本书创作的常用手法,一个画面、场景、人物在整部作品中重复出现,利用重复形成勾连,强化印象。捕捉闪回就成为整本书阅读的独特策略,借助这一策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实现与作者的深度对话。
对照阅读,即在阅读中自觉地将具有一定关联的人物、事件或场景对比参照,区分细微差别,探究差别产生的本质原因。“对照阅读”有助于在阅读过程中前勾后连,在人物和事物的不同侧面、不同发展阶段之间建立起联系,生成更为丰富、完整、深刻的认识。
读书要有“三不”
周国平一出场,台下的观众便自发地送上了热烈的掌声,周国平也不吝将自己阅读的经验分享出去,现场他提出了关于读书主张“三不主义”:第一个“不”,是不务正业,博览群书;第二个“不”,是不走弯路,直奔大师;第三个“不”,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
如何阐释“三不主义”?周国平称, “不务正业”意思是没有受自己专业的限制,什么书都看。他大学学的是哲学系,看的多是文学书。但他觉得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没人规定你必须干什么。上哲学系,完全是偶然的,没有必要受那个限制。一个人最重要还是让自己完整一点,“我觉得实际上像文科,文史哲真的不分家,没有界限,都是精神生活的一个部分,之间没有那么严格的界限。”
“不走弯路,直奔大师”,是指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比较平庸的作品上面。周国平称,觉得一个人读什么样的书,其实跟自己的精神成长的关系非常大,可以说你吸取了什么样的营养,你的精神就会长成什么样的状态。
周国平称,尽管自己是读经典,但是他“不求甚解,为我所用”。他认为,真正要搞一个课题必须很认真地弄清楚它的原意是什么,但对一般的阅读来说没有必要去死抠含义是什么,如果读的过程中不感兴趣,你可以跳过去,不求甚解,随着积累,有一天你就会发现你读那些书非常愉快,可以把它当闲书一样读。
在领读者大会现场,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编辑,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树军表示,这次举办读者·领读者大会,旨在依托“读者”品牌影响力,带动广大“读者”向“领读者”转变,传递对阅读的热爱。同时,读者出版集团将借助读者·领读者大会广州站的活动,发布“领读者十百千万计划”,未来几年将延聘十位以上教育局长级读者·领读者,百位校长级读者·领读者,千名教师读者·领读者,评选出万名学生读者·领读者,树立阅读榜样,播撒读书种子。
本次大会由中国作家协会全民阅读推广办公室、中国教育学会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教育部心理应用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广东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和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指导,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国基教育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
文|记者 王沫依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