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一条热搜话题:北大毕业生做正骨被踢出班级群,引发网友热议!
据报道,2012年,张乐超,以高考600多分,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专业。2017年毕业后,他进入公立三甲医院工作。刚工作不久,他因腰部问题经历了两次手术,一度只能卧床,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张乐超通过中医正骨,重新站了起来。张乐超说,自己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基础,康复后,他开始学习中医正骨,了解其中相关的技术原理,并融入现代医学理论知识,成为了一名职业正骨师。有人说他是“北大败类”,也有人称他为“学霸推拿师”,还有人觉得他是骗子……
报道出来后,网友吵起来了!有网友认为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
有网友认为,这个正骨价钱过高。
更有博主发声讨论起“正骨”。
小青发现,近年来正骨治疗正在年轻群体中流行徒手捏脸、矫正长短腿......
在短视频平台上,总能刷到医师“咔咔”几声,帮助患者解决问题的视频。这种看起来有神奇效果,听声音十分解压的治疗方式会有风险吗?
此前,曾报道不少被“咔咔几下解决疼痛”吸引的年轻人也困扰于正骨带来的多重后遗症。
能进行正骨等诊所,需要具备哪些资质?
北京市隆安(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守好介绍,正骨诊所的医师,需要是中医专长的职业医师,中医药技术方法和治疗病症的范围,必须为正骨相关技术。
正骨是医疗行为,还是保健行为?
首先,中医正骨属于中医诊疗技术,养生保健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不得开展诊疗活动。
其次,正骨作为中医的一种传统手法,主要用于骨折脱位的手法复位。但是,当前市场上许多机构将正骨包装为“体态矫正”“疼痛管理”的保健项目,甚至声称能瘦脸、修体态,还能增高,这些都是夸大虚假宣传!
再者,中医正骨需由具备执业医师资质的中医骨伤科或推拿科医生操作,其核心是对脊柱、关节的细微调整,而非粗暴的“掰骨头”。不少养生保健机构的所谓的“祖传手法”,实际上是由无资质的按摩师、健身教练来完成,他们通过短期速成培训(如3个月)上岗,缺乏解剖学知识和影像学诊断能力,盲目施治风险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