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首届老龄社会法治建设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南方老龄法治论坛在广东财经大学(以下简称“广财”)举办。本次论坛以“数字时代老龄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由老龄社会法治建设学术共同体发起,广财法学院、广财老龄社会法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吸引了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及实务界七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开幕式由广财法学院副院长刘薇教授主持。
广财副校长鲁晓明教授在致辞中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关乎国家发展全局与民生福祉的重大课题,加强老龄社会法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讨将根据社会变化及时推动完善法律制度,推进社会协调发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有效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鲁晓明介绍,法学学科一直是广财的主干学科。现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另有7个硕士研究生授权点和法律硕士专业(J.M)授权点及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财老龄社会法治研究中心是广东省法学会研究基地,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十余项科研课题立项,广财依托该中心持续推动老龄法治理论与实践创新,已形成显著社会影响力。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高成运介绍了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加强老龄法治研究的必要性。在以“数字技术赋能与老龄权益保障”为题的主旨发言中,高成运就完善数字权益保障体系、明晰数字治理政策框架、推进老龄法律制度革新三维路径作了分享。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王显勇教授、兰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韩雪梅教授、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副会长刘建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院长徐银波教授分别从基本养老服务、老年人数据安全、诱导消费行为规制、老龄社会的数字法治治理主题发言。
其中,刘建关注到,当今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与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群体的数字排斥问题已成为深层次社会治理难题。在这一背景下,传统法治框架在应对数字化浪潮与技术变革的挑战时,显现出前所未有的滞后性与结构性困境,尤其是老年群体在信息获取、数字隐私保护及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系统性边缘化,已成为法治治理和数字治理所难以规避的内在裂痕。未来应进一步关注技术创新与法治原则在不同社会治理场景中的动态适配机制,并在法律实践层面推动跨领域法律规制的进一步深化。
徐银波谈到,随着人口老龄化,对老年人的诱导消费行为成为“重灾区”。当前老年消费者面临健康焦虑——78%以上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会被打“健康牌”;面对孤独——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空巢老人占比约51%,其中独居老人占比约10%,会被打“亲情牌”;还有贪图便宜的心理,会被打“利益牌”。为此,银发经济急需进行行业规范,要完善诱导消费行为效力规制的制度构造。
会议设立四个分论坛,主题分别为“数字时代老年人数字权益法治保障”“智慧养老服务法治治理”“数字鸿沟与数字成瘾的法律规制”“老年人权益行使的法治保障”。
闭幕式上,范进学教授呼吁构建跨学科、跨地域的老龄法治研究共同体。
文丨记者 陈亮
通讯员 王海洋
图丨活动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