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30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工业大学承办的2025年广东省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暨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选拔赛在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举行。本次大赛规模超过往届,吸引来自粤港澳三地共45所高校的494支精英团队同场竞技,总参赛师生人数超过1800人。
开幕式上,教育部高校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大学胡庆夕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徐新成教授及全国各地区金工研究会秘书长等出席。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振友教授出席并致辞。中南地区港澳特区金工研究会秘书长、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教学部主任谢小柱教授主持开幕式。
王振友介绍,当前广工正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百千万工程”、瞄准“双十”产业集群、“制造业当家”等部署,发挥工科特色,凸显与产业融合优势,高质量推进“1+2+3”攀撑计划学科提升工程,努力向高水平创新型大学阔步迈进。
据悉,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举办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竞赛活动,列入《教育部评审评估和竞赛清单》,是教育部主办的面向大学生的三项创新竞赛之一,也是大学生工程实践类最高级别赛事。本次大赛以“交叉融合工程创新育新质,立德树人强国建设勇担当”为主题,旨在激发广大青年学子的创新热情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本次大赛设“智能+”、新能源车、虚拟仿真赛道三大赛道,共有太阳能电动车、温差电动车、智能物流搬运、智能救援、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工程场景数字化、工程创客、企业运营仿真、智能网联汽车设计、飞行器设计仿真等10个比赛项目。通过大赛,从技术融合、跨学科协作及产业需求三个维度对接支撑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促进赛教融合,构建“技术攻关—学科交叉—产业落地”的完整链条,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本次大赛“智能+”赛道设聚焦技术融合支撑和复合型能力培养,要求参赛者具备自主运行能力机器人核心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践能力。新能源车赛道聚焦新能源动力系统设计和环保技术应用,要求参赛者优化能源转换效率与车辆性能。虚拟仿真赛道对接校企协同和产业需求,要求参赛作品符合企业技术标准,促进技术向产业转化。
文丨记者 陈亮 实习生 孙俪玮
通讯员 何永坚 梁祖红 刘肃心
图丨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