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文化浸润医学课堂,广东医学子清明追思“无语良师”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唯 发表时间:2025-04-03 20:57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唯  2025-04-03

春风寄哀思,白菊献大爱。对于医学生来说,解剖学的学习尤为重要,这就离不开那些愿意捐献遗体或器官的“无语良师”“大体老师”。3月30日-4月3日,广东医科大学延续多年的清明追思仪式在校内举行。以“恩重如山默无言,医路传承启新程”为主题的致敬大体老师活动,不仅是一堂医学人文的实践课,更是一堂融合生命教育与思政育人的“大课堂”。

自2013年起,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就开始联合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坚持开展清明缅怀大体老师活动。十三年间,累计上万人次医学生接受生命教育,感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重量。“大体老师用生命最后的礼物诠释了‘大医精诚’,既是医学教材的编写者,更是医者仁心的播种人。我们将持续推动医学教育、生命文化和人文关怀同频共振。”广东高校骨干辅导员工作室(建设项目)——“知行青春”工作室主持人蔡晓颖说道。 

今年广东医科大学湛江校区的活动创新增设“生命教育长廊”,以图文影像全景式展现我国遗体捐献事业从筚路蓝缕到蓬勃发展的历程。解剖楼前,白菊与千纸鹤交织的献花台、写满感恩的留言墙,无声诉说着医学生对“无言良师”的崇敬。活动包括诗歌朗诵、教师讲授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大体老师的意义等,“通过举办这个活动,我们共同缅怀大体老师,致敬师恩,以仪式教育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与医学使命的深刻理解,同时科普器官捐献和遗体捐献。”广东医科大学予爱笃行志愿服务队队长黄梦泠表示。

据悉,目前医学院校对大体老师需要较大,供需矛盾凸显医学教育困境。湛江市红十字遗体捐献接收中心设在广东医科大学,由该校负责遗体捐献的接收和管理工作,2019年至今接收遗体捐献15例。

文|记者 孙唯 通讯员 周圆 韩玉英 李卓儒 
图|黄禹诚 何玉梅 黄润楷

编辑:李可欣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