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性侵教育写入课本:一节感动与期望并存的道法课

来源:红星新闻 作者: 发表时间:2025-04-19 10:15
红星新闻  作者:  2025-04-19

任教初中《道德与法治》六年以来,罗婧第一次在课本中看到防性侵的相关内容。这让小学时在公交车上遭遇猥亵而留下心理阴影的罗婧很激动,她要好好给学生们讲解一下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对比上一版,这学期的新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道法》)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第一单元新增了一个章节,加入了防性侵教育内容。对于这一变化,有老师倍感欣慰,迫不及待地向学生拓展和普及相关知识;也有老师比较困惑,觉得内容露骨,不知如何向学生开口。

实际上,“怎么讲”和“谁来讲”一直都是我国性教育面临的难题。有专家指出,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科学和完整的性教育课程体系。也有道法老师认为新增的内容可以更加直白、完整、深入。但他们都表示,将防性侵明确写入课本是一次意义重大的进步。

“课堂上,有学生羞得低下头”

“这是我教了六年道法以来,课本里第一次提到预防性骚扰和性侵害。”开学拿到新课本,罗婧惊喜极了。

这套新版《道法》教材基于教育部2022年发布的课程标准编写,于2024年9月投入使用。其中七年级下册中,第一单元“珍惜青春时光”整合了上一版的前二单元,并在第一课“青春正当时”里加入了一个新版块——“学会自我保护”。该版块包含三段内容,其中最让罗婧激动的,是一段关于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预防和应对性骚扰、性侵害的能力的表述。

“教会学生预防性骚扰和性侵害非常有必要!”儿时的遭遇让罗婧深有感触。罗婧上四年级时一次放学乘公交车,一名陌生男人用下体蹭她的身体。当时,罗婧大脑一片空白,异常难受,却不知该作何反应。

在那之后一星期,罗婧一直做噩梦,洗澡时还会强迫性用刷子使劲地刷被男人碰过的部位。很长一段时间里,罗婧也不想和班上的男同学,甚至自己的父亲和弟弟直接接触。

“成长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让我很被动。”因此,她很快确定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性骚扰和性侵害的具体情境和应对措施。

基于新内容,罗婧先让学生识别一些性骚扰情境,随后进行了一个“公交车猥亵”的模拟演练——她展示了一个“女生公交车上遭遇咸猪手”的案例,接着让男生和女生分别思考和回答: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她还将自己儿时的遭遇和感受讲了出来,并引导学生讨论和发言,“四年级脆弱的罗老师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

学生们有说拍照留证的、有说大声呵斥的、有说寻求大人帮助的……但罗婧注意到,有些小女孩在听到她的故事时低下了头,她猜测,“她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也遭遇过这类情况。”

罗婧表示,旧版《道法》教材上并没有相关内容,尽管自己此前有心向学生普及,但由于不能占用规定课时,只能在班会课上找机会提。

同为道法老师的余浩也称,拿到新课本后,他感动至极。2023年大学毕业后,余浩开始到中学教道法。当时,他翻遍了七、八、九年级一共六本教材,都没有看到防性侵的内容。他向领导申请在自己的课上讲,还想在学校里开些讲座,但并没有如愿。

这节课上,他不仅给学生界定了性骚扰和性侵害的概念,还介绍了一些未成年人被性侵害案。讲课时,“一些孩子会羞得低下头,但大部分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许多学生对性仍是一张白纸”

也有老师在讲这节课时感到困扰和尴尬。网上的交流帖中,有道法老师苦恼于“内容露骨,很难开口”“担心控制不住课堂纪律”。有老师上到这节课时“学生们笑成了猴子”;有老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只是简单地圈了一下知识点。

余浩感到“一些老师相对保守”。他记得自己高一上英语课时,老师甚至直接跳过了“胸部”的单词“breast”。

不仅一些老师对性话题点到即止,许多家长向孩子普及得也不够深入。国内知名性教育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专家、中国性学会副会长刘文利及其团队于2022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75%的父母报告从未主动向孩子传授性教育知识、82.3%的父母报告面对孩子提出的性问题不知如何回答、73.3%的父母报告想到与孩子谈性会感到害羞和不安。

北京金诚同达(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方燕关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多年,也经常到幼儿园里给孩子上防性侵课程。她坦言,自己也曾为两个女儿的性教育犯愁,“反而对着别的小孩更能开口。”

“我是怎么来的”这个经典问题,在武汉教初一的周敏现在还听到和儿时一样的回答。一次课上,她问学生“爸爸妈妈是怎么告诉你们的”,有学生脱口而出:“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许多学生对性仍然是一张白纸。”周敏说。

方燕告诉记者,去年,她从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数据中看到,侵害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呈上升趋势。她了解到的一个案子里,一名小女孩被保安轻易诱骗性侵,“很多孩子甚至不知道,身上什么地方别人是不能摸、不能碰的。”

罗婧的课堂也印证了这一点。她问身上哪些部位是不能让别人碰的,学生都会答“隐私部位”。“那哪些部位属于隐私部位呢?”学生却支支吾吾地说不清楚。

“他们甚至不觉得外人摸你的手,笑眯眯地说你的手真嫩、真滑,这可能属于性骚扰。”罗婧说。

专业的性教育师资仍匮乏

而让一些道法老师感到还可以优化的,可能是同样改版了的《生物学》教材。

罗婧告诉记者,深圳现行的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教材里,“人的生殖与发育”在该册第二个单元。

记者查阅发现,国内本学期使用的七个版本的《生物学》教材都是依据2022年的课程标准编写,于2024年9月投入使用。其中除了人教版,济南版也将生殖发育的相关内容放在下册第二个单元,而冀少版则将其放在下册第三个单元,其余四个版本在上下册均未有所提及。这就意味着,有的学生在上道法课之前,可能不能先在生物课上了解到基础的生理知识。因此,不少道法老师不得不先给学生铺垫生理知识。

有的老师表示,“以前七下生物课先讲人的生殖和发育,等生物讲完,道法刚好讲到青春期,一些生理知识就不用道法老师来科普了。”

罗婧表示,道法课重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但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撑,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

周敏则认为,道法和生物的学科分工有所不同,“我能做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性观念。”但她也觉得,如果生物课能在道法课之前先普及生理知识,学生会更好接受。

2024年,刘文利在接受《教育家》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性教育相关知识大多依托既有科目进行讲授,如生物课讲人体生理构造、体育健康课讲青春期发育、心理健康课讲男女生交往等,但无论是以上哪种形式都没有将性教育作为独立课程来对待,也没有达到常态化、系统化的开展标准。

与此同时,专业的性教育师资也仍然匮乏。央视网今年初的一篇报道指出,当前我国性教育任务多由班主任、科任老师、心理老师或校医承担,既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时间精力也有限。

“对于教师来说,分科任教,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和其他学校工作已经是很大的挑战,很少有教师会主动承担不是硬性规定且带有一定敏感成分的性教育教学任务。”刘文利在采访中提到。

“像在孩子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课后,罗婧让学生在练习题里回顾一下性骚扰和性侵害的应对措施。收上来后,她发现,学生都没有照抄书上的参考答案,而是写满了课上提到过的内容。

“他们听进去了。”罗婧认为这是她上过最成功的一节课。新课本给了她很大的鼓舞,她觉得自己一直坚持的事情终于得到了重视。

罗婧认为,将防性侵明确地写进课本无疑是迈出了积极的一步,但她希望步子还能迈得更大些,“只是加了一段概括性的内容,还是太少、太浅了。”

但余浩有不同看法,“在道法课本上把性教育讲得很完整、很深入是不现实的。”在他看来,老师要主动拓展,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教育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余浩认为,性教育并不像教学生解数学题,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就像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他觉得,教材就是那颗种子,老师就是浇水的人,“一开始可能很难看到变化,但只要给予足够多的阳光和养分,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

编辑:朱嘉乐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