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作题为“携手迈向智能时代 推进教育发展与变革”的主旨演讲。他表示,中国将以数字教育为纽带,立足智慧教育新阶段,树立教育发展新标准,开辟数字教育新路径。其中,要强化应用为要,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探索未来科教融合新范式。
近日,记者走访成人教育市场发现,AI在公务员考试教育培训赛道上的应用正日益广泛和深入。多家知名机构上线了针对公考场景的 AI辅助,如针对申论学科的AI批改产品,针对行测科目的AI提速产品,针对面试学科的AI点评产品,围绕测评、规划、督学、答疑学习全流程的AI老师,聚焦毕业生群体的AI就业智能产品等。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如何更好插上AI翅膀?为此,记者采访了行业资深专家、华图教育轮值CEO蔡金龙。
蔡金龙认为,“AI+教育”的本质在于让每一个用户得到个性化的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企业要利用好持续增长的学员学习数据,将开源大模型与内部核心节点的AI自研技术相结合,开发创新的“人机协同”解决方案,真正实现数据与算法的双轮驱动。
他分析称:“如今,AI正不断助力公考考生获得更高的上岸概率。以公考的面试环节为例,如果能善用AI将事半功倍、收获奇效。”
据了解,面试点评作为传统公考面试培训中的重要部分,各家机构通常由实战老师或点评助教完成,但从以往实践来看,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师资水平参差不齐。而AI的介入能减小水平差异,拉高底线,弥补单纯人工点评的不足。
反馈效率也是面试培训的一大短板。人工点评时,点评者在长时间的工作后容易出现疲劳,导致反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而机器则能够时刻保持“精力充沛”,全面、及时、准确地为学员提供高效的反馈。AI还可以无限记忆学员过往情况,对一道题的点评会基于过去一系列题的点评,质量显著高于人工。此外,也更节省成本。
当然,在具体的操作方式上不能完全抛开人工,蔡金龙表示,要采用“人机结合”的技术路线,例如将教研工作及点评工作拆分成若干环节,在判断“度”的环节由人把控,像逻辑表达这类机器擅长的工作则交给机器。
“由于大模型是基于概率的,机器不可避免会出现幻觉而导致错误,比如回答过高、过广、过深、过细等都有可能存在问题,但在人机混合状态下,质量甚至能超越高水平的老师。”蔡金龙说道。
面试场景之外,笔试是所有公考考生面临的第一道坎,也是AI产品规模化应用的一个重要场景。蔡金龙介绍,笔试相关的行测、申论等多个学科,以及学习、练习、测评、规划、督学、答疑等多个场景都可以应用AI功能。
“从行业整体来看,在没有AI之前,很多环节基于海量人工运作,主要依靠底线和平均线控制,对于平均线的控制难度和成本极大。而AI提供提升质量的机会,把服务质量的底线和平均线都拉得更高。”展望未来,蔡金龙认为,AI技术使得学习资源极大丰富,将带来更个性化的辅导和新的变现逻辑。
文丨记者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