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025年广东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广州举行。会议旨在全面落实近期国家和广东省对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扎实推进基础教育重点工作任务,夯实教育强省建设“基点”。这既是广东基础教育领域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开新局谋新篇的一个重要会议,也是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三年见成效的攻坚动员会议。
广东成立师范院校联盟纵向帮扶“三所学校”
广东的基础教育规模庞大,涵盖了超过3.76万所学校,拥有2271.6万名在校生和147.2万名专任教师,而且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为此,广东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学位建设。记者在会议现场了解到,2024年,广东新增学前和义务教育公办学位近30万个,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到89.31%。普通高中56人以上的大班额基本消除。四年来,广东全省新增公办幼儿园数量达到1712所,同时新增公办学位超过50万个。2025年,广东还将增加义务教育公办学位40万个,增加普通公办高中学位4万个。
一直以来,广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广东建立了全口径组团式融入式教育帮扶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跨校际帮扶助力全面提升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水平。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办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尤其是乡镇“三所学校”(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小学、公办寄宿制学校)亟须通过系统性帮扶实现提质增效。为此,广东省教育厅提出“高等教育-政府-基础教育”三位一体协同机制,统筹全省12所师范(教师教育)院校资源,组建校地帮扶机制。为进一步统筹“三所学校”帮扶工作力量,形成可复制的区域帮扶成果,广东决定新增师范(教师教育)院校纵向帮扶“三所学校”牵头校,并成立师范院校纵向帮扶“三所学校”联盟。
会议现场,师范院校纵向帮扶“三所学校”联盟正式成立,建立了“高校+中小学校”协同常态化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机制。据悉,联盟下设A、B、C三个子联盟,分别由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肇庆学院担任盟主,联合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广州大学等师范院校及对应帮扶地市、县(市、区)教育局共同组成。
联盟主要任务是落实《广东省师范(教师教育)院校纵向帮扶欠发达地区“三所学校”和县中质量提升工作方案(2024-2027年)》八大帮扶任务,建立“高校-政府-学校”三位一体机制,推动跨区域师资流动、课程共享和精准帮扶。其中,A联盟聚焦“人工智能+教育”“数字化赋能课改”,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B联盟重点聚焦在“高校+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方面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和成果。C联盟将在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特殊群体教育关爱(含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新动能。
“通过成立联盟,在高校的帮扶下,我们可以补齐河源市基础教育‘人工智能+’的短板,同时有助于提炼、发挥河源基础教育的特色。”河源市教育局副局长黄汝荐表示,“此外,联盟也将在河源市的教师队伍培养、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方面提供助力。”
推选50名高中生暑假前往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
日前,教育部对教育强国建设首批13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进行了部署,广东省及部分地市承担了其中的五项改革试点任务,分别是建立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市县结合管理体制改革、家校社协同育人改革、科学教育特色高中建设、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试点改革。
在此基础上,广东将以五项改革任务为中心,同时统筹其余改革项目试点,省—市—县—校协同在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扩面”,最终形成广东经验。
会议提出,要构建适应人口变化的基础教育资源调配机制。推动各地建立适应人口变化的基础教育资源调配机制,精准掌握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情况,合理规划布局中小学、幼儿园,有效贯通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改革,各市县学龄人口变化监测预警制度建立完善,不同区域基础教育配置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相匹配的改革模式基本成熟,初中阶段平稳渡峰,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大幅扩充,教育资源配置更加精准灵活,基础教育学位总体供需平衡。
要建设好科学教育特色高中建设改革试点。广东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建设约100所的科学教育特色高中,在这些学校探索厚植培育沃土,系统性改进并加强学校科学技术教育,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有效途径,强化科学、技术类课程体系、设施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科技类教育项目,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水平。今年暑假,广东省计划推出2025年高中学生暑期“脱颖训练营”,在全省推选50名高一学生进入到大学、科学院所实验室,在专家教授的带领下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科技创新。
要推进中小学STEM教育改革试点。广东将通过丰富课程资源,探索有效教学策略,构建科学评价体系,育人方式、学习方式切实转变,推动广东特色STEM课程体系建立完成,初步形成一支高质量STEM师资队伍,教研工作机制不断健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社区等良好协同育人机制基本形成,STEM教育良好发展的生态系统基本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璧亮出席会议并讲话。21个地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15个试点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省属中小学校有关负责人,12所师范院校分管纵向帮扶工作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东莞市、南雄市教育局分别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专门教育、县中托管帮扶进行交流发言,广州大学围绕纵向帮扶进行交流发言,广东高州中学围绕县中发展进行交流发言。
文、图|记者 孙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