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广州黄埔区青少年宫“我的六一 我做主”公益系列惠民活动在科学城宫、海丝城宫、知识城综合素养实践基地三地同步推出。本次活动聚焦艺术启蒙、公益关怀、体育活力与心理健康,联动国家级艺术资源与多所名校,为全区青少年儿童打造兼具温度与深度的“六一”儿童节盛宴。
艺术资源赋能儿童成长,激活多元潜能
当天上午,黄埔区青少年宫(科学城宫)开启“艺生活”亮灯活动,该活动是黄埔区青少年宫与国家大剧院共同倾心打造的合作项目。
同时,中央音乐学院韩瀚副教授带来亲子奥尔夫音乐课堂,通过艺术实践、大师级互动、文创联展以及沉浸式体验等多种方式,让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中国最高艺术殿堂和艺术家的风采和最顶尖的艺术魅力。
“艺创未来 美美与共”文创市集展吸引数百名儿童。展览邀请艺术家张温帙、贾江宏、刘比华、李业红等行业先锋参展,同时联合国家大剧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等14家单位,涵盖文化机构、教育院校、科技企业及非遗传承单位,形成跨领域、跨学科的艺术矩阵。
展区规划以“艺术与生活融合”为核心,分为三大板块:
黄埔区青少年宫文创产品展区:集中展示青少年宫IP形象、非遗手作及青少年原创陶艺、版画等作品,完整呈现文创开发的创意过程。
艺术家与院校展区:艺术家携个人代表作品亮相,院校团队则带来前沿艺术教育成果。
合作单位展区:国家大剧院、辛亥革命纪念馆等单位带来文化IP衍生创作,呈现“科技+艺术”跨界作品,拓宽青少年的审美视野。
在科学城宫广场运动嘉年华现场,以“红领巾迎全运”为主题掀起热潮。广州开发区二小的啦啦操、南岗小学的南家拳、高新区一小的射击射箭等12个特色项目轮番上演,冰壶体验区更成为科技与体育融合的亮点。
知识城基地的“童心集市”与“想秀就秀”才艺舞台,为儿童提供了创意交换与自我展示的开放空间,彰显新生代的文化创造力。
公益守护与文化传承并举,传递成长正能量
当天,由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妇女联合会、共青团广州市黄埔区委员会等单位主办,广州市黄埔区困境儿童成长关爱服务项目(广州市越秀区穗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广州市黄埔区青少年宫、广州市黄埔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等协办的“护苗成长,黄埔培童”公益主题活动成为暖心焦点。
黄埔区人大社工委、区委政法委、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等区青少年宫共建单位,积极筹备慈善活动,并为儿童们带来了温暖的“六一”关爱慰问品。本次活动同步启动黄埔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海丝城站的正式授牌,这张覆盖全区重点片区的守护网,以更系统、更精准的方式,将关爱传递到每一个需要守护的角落。
心理健康与综合素质提升并重,呵护全面发展
活动中,科学城宫心理脑育发展指导中心推出“心理赋能三重奏”——一对一心理咨询、脑育互动体验及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家长与孩子共同应对成长困惑;海丝城宫联合眼科机构开展科普展与义诊,为百余名儿童提供视力健康检测。
黄埔区青少年宫三个片区同步开放的“兴趣课程体验欢乐送”覆盖中国舞、小小中医堂、烘焙等28个专业,免费体验名额吸引亲子家庭踊跃参与,其中茶艺展示、大脑课程等创新项目备受青睐。
黄埔区青少年宫通过“公益普惠+专业引领+多元体验”的模式,让孩子们在自主参与中感受节日的快乐。此次活动吸引了超2000人次参与。
当天下午,黄埔区青少年宫张温帙美术馆的社区共创陶瓷公共艺术长椅在海丝城宫正式启用。张温帙教授带着嘉宾与孩子们共同打造大型公共艺术座椅,用艺术描绘社区新样貌。社区共同创造的公共艺术长椅兼具雕塑艺术性与实用功能,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综合性设施,使得每一位市民或访客都能在座椅上得到休憩。
活动现场,张温帙教授带来的《非遗传承——漆艺的故事》主题讲座,以大漆为核心,串联历史脉络与当代实践,为听众揭开中国传统漆艺的神秘面纱。
近年来,黄埔区聚焦核心发展要素,全力加速推进“三城一岛”(广州科学城、 广州海丝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广州生物岛)战略平台联动发展。黄埔区青少年宫依照“三城一岛”的布局,构建“2+1+N”的办学模式(“2”指两宫:科学城宫和海丝城宫;“1”指知识城综合素养实践基地;“N”指宫校合作)。如今,科学城宫已成为黄埔区青少年宫立足黄埔科学城片区开展校外教育的主阵地,海丝城宫成为黄埔区开展青少年校外活动的第二中心,为黄埔东部、东南部青少年儿童搭建了重要的沟通、教育、交流平台。
文、图|记者 蒋隽 通讯员 马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