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马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澳门举办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陈亮 发表时间:2025-05-24 23:46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陈亮  2025-05-24

5月24日,首届中马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澳门开幕,开启了中马教育合作的新篇章。论坛以“数智赋能·融合创新——探索民办高校数字化教育新路径”为主题, 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指导,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澳门中西创新学院与马来西亚独大教育机构联合主办。论坛开幕式由广东科技学院校长梁瑞雄主持。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副局长丁少雄表示,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及东南亚地区的重要纽带,始终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与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教育合作。此次与马来西亚教育界对话,重点借鉴其职业教育与创新科技经验,助力澳门建设“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共融”的交流基地。未来将持续推动院校国际协作,拓展师生互访、联合科研及教育创新合作层次。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立生表示,在数字化教育转型的战略机遇期,中马双方应以“标准共立、资源共融、人才共育”三位一体模式为支点,构建中马民办教育协同发展的立体化合作框架。他强调通过5G、物联网及元宇宙课堂等数字技术突破时空壁垒,推动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双向革新,着力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马来西亚独大教育机构主席陈友信指出,马来西亚智能教育取得显著进展,如DELIMa平台的推出、《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发布等,但仍面临数字鸿沟、教师数字素养不足等挑战。他建议加强教师培训、完善基础设施、更新教育内容并推动国际合作,以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培养适应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南博教育总校长、澳门中西创新学院校长仲伟合表示,中西创新学院与南博教育集团正着力构建国际化、数智化教育新生态,通过开发特色课程体系与建设智慧校园基础设施,系统培育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他强调,本次论坛核心目标在于构建中马高等教育深度对话机制,加速教育模式革新,前瞻性探索高等教育新形态,为区域协同创新与全球教育变革注入新动能。

马来西亚技术与职业教育与培训国家理事会委员李存孝表示,教育数字化是中马民办高等教育合作的最大共识点与突破口。期待能够推动“课程内容数字化共享、共建马中TVET数智学习平台、双向产业师资流动机制、联合实验室与混合教学基地”等方向合作,建立马中TVET部长级数智合作对话机制、推动青年数智技能交流计划,加强人文与技术的双重理解,搭建“政党—高校—产业三方合作机制”,共同孵化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王永利表示,期待以论坛为契机构建民办教育国际合作的示范性平台,也希望广东南博集团董事长刘东风等深耕教育的家国情怀与创新魄力可以为行业树立标杆。未来该协会将进一步深化中马教育合作机制创新,以数智化赋能民办教育生态升级。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表示,数字教育凭借其公平性、开放性、包容性和共享性等核心优势,为系统解答“教育如何更好服务现代化发展需求”“如何更广泛推动中外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如何更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时代命题开辟了全新路径。面向未来,中马民办高校应当以数字化变革驱动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通过重构教学空间、深化课程改革、创新培养模式等系统性工程,携手擘画“心联通、数融通、技互通”的中马数字教育合作新图景。

其后,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执行校长姚侃、马来西亚吉隆坡尊孔独立中学校长吴明槟共同主持“主旨报告”,来自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9位专家学者及高校领导聚焦数字化教育生态体系构建、元宇宙与虚拟现实课堂教学实践、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教育大数据深度探索与应用、教师数字素养和数字技术能力提升、中马数字化教育合作、面向未来的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等7大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广东南博集团战略发展中心副主任曾祥辉主持“圆桌对话”,中马两国5位专家学者围绕“数智赋能民办教育”进行智慧碰撞。

闭幕式上,仲伟合发布《中马民办数字化教育合作发展倡议》,倡议中马两国民办高校及机构共筑数字教育新生态,呼吁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以“共育·共进·共荣”为核心理念,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基因,号召全球教育界携手,通过理念共通、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构建包容创新的教育生态。

暨南大学原校长、中西创新学院校董、广州华商学院校长胡军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论坛主题鲜明、内容丰硕、成效显著,体现了中马在教育数字化合作上的高度契合。闭幕式由广东南博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邱林润主持。

文丨记者 陈亮
图丨活动方提供

编辑:朱嘉乐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