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广州中考语文科考试结束,羊城晚报记者直击多所中学考点发现,考生们普遍笑容可掬、自信满满地走出考场。
难度友好且创意满满
一位扛着绿色雨伞的执信学子面对记者的采访时,笑容满面地连说:“很简单,很简单,简单说两句。”
另一位执信男生同样展现出十足自信:“考题不难,考得很创新,我的理想分数是102分。”
广州市第七中学的几名同学步态轻松,直言“比一模简单,总体不难。前4题题型和越秀一模几乎完全一致。”
七中一考生认为,语文创新题比一模多,尤其非连文本和名著题变化明显,灵活度更高,但作文“有点让人困惑”。
不少考生都提到了题型创新。例如,文言文首次用表格形式出题,需要整合信息答题;古诗题和前面的默写内容联动,考查知识串联能力;还有名著题要求写一段“内心独白”,一考生评价,“这种代入式写法挺新颖”。
有趣的是,七中还有一名考生透露了考题的一个细节:要求考生分析“圆滚滚”这个叠词的使用。“看起来就像是一道小学题目,”这名同学笑说“出乎意料”。
广东实验中学(越秀校区)考点一位女生表示,语文试题比较创新,“把古诗词还有非连题都放在一起考了,批注其实也是挺意外的,就是把基础题与非连题两个结合起来了,我觉得这种创新的方式还是挺好的。”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点,多数考生反馈试卷整体难度较为友好,现代文阅读、古诗文等题型与日常训练贴合,凭借积累的答题技巧和素材储备,基本能顺利作答。
作文:有一定思辨性
本次中考作文题目是《我与我们》,不少学生表示作文难度不大,很好写。
一位女生表示,写作素材挺好找,“我写的是关于志愿者的个人与团体之间的责任和奉献精神。”
考生徐同学说,花20分钟就把作文写完了,“我用5分钟来审题,15分钟来写,时间比较赶,就写了一个比较普通的题材。其实我的第一反应是应该先辩证一下‘我和我们’的关系,更多的是‘小我融入于大我,一滴水才能汇聚成一片海洋’这样的主题。”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的不少考生提到,作文题为《我与我们》,贴近日常生活,引导从“小我”到“大我”的思考方向,具有一定思辨性。令人惊喜的是,该校钟老师在考前刚好重点练习了同类型命题,被学生称为“神押题”。
但也有考生表示:"其他题型都算正常发挥,唯独作文审题时多花了些时间,虽然考法更侧重基础能力,但没有创新题型的缓冲,确实比预想中更考验临场应变。"
统筹|记者 蒋隽
文|记者 蒋隽 何宁 秦小杰 崔文灿 刘颖颖
图|记者 邓鼎园 林桂炎 梁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