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一个常见的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是孩子尝试理解世界的“心理练习”,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然反应。当孩子出现焦虑情绪时,父母可以通过外化技术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把焦虑转化为孩子的升级能量。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认知和社会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情绪调节能力仍不成熟,容易将小事灾难化,如“考不好就完蛋了”,也会在意同伴评价,害怕被排斥或嘲笑。当孩子表现出焦虑情绪时,父母可以先倾听:“你看起来很担心,能和我聊聊吗?”用点头或重复他的话等方式表示理解;再帮助孩子用拟人等方式外化焦虑情绪:“那种感受像心里住着一只乱跳的小兔子吗?”最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拆解问题,寻找方法:“如果现在我们要安抚这个小兔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练一练:让焦虑被看见
1.绘制:父母和孩子用彩笔在纸上描绘出焦虑情绪的具体形象(引导孩子描述:“TA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现状的?有多大?”)。
2.命名:给该形象命名(如“考试怪”)。
3.对话:父母引导孩子在TA旁边写/画下以下问题的答案:TA什么时候会出现?TA为什么出现?TA的出现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4.安抚:若想安抚TA,写/画出我们能为TA做的事情(比如:给TA一个拥抱,让它感受到温暖;TA需要我制定考试的复习计划,巩固学习内容……)。
5.拆解并行动:父母引导孩子针对焦虑指向的问题(如 “担心考试失败”),拆解为3-5个最小可行行动,每次焦虑出现时,强制自己从清单中选择 1 件事立即执行,用行动替代反刍。
温馨提示:在外化的过程中,父母注意用孩子的语言构建故事,用尊重的态度跟随孩子的节奏,让 “接纳焦虑”成为一场由TA主导的 “奇幻冒险”,而非成人主导的“矫正训练”。
策划 | 龚丹枫 徐航航
统筹 | 卫轶 何宁
指导单位 |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专家成员 | 全省心理教研员及一线教师
撰文 | 东莞市东莞外国语学校专职心理老师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