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2025广东高招本科批志愿开始填报。记者观察到,今年不少高校都在粤扩招。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国高校在广东各批次计划招收约56.8万人,较去年增加约5.8万人。其中,广东高校2025年普通类在广东共招约44.7万人,较2024年扩招了约5.3万人。
在整体扩招的大势下,人工智能与跨学科培养掀起专业革新“浪潮”,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结构优化反映出高校学科布局的优化升级。同时,“AI+文科”等“新文科”的出现让文科生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升学路径。今年,高考招生本科批次呈现出怎样的新面貌?种种新变向考生们释放了哪些讯息?
高校扩招以新增专业为主
在广东省高校中,扩招最为显著的无疑是省内强校中山大学。今年中大获批增设3个本科专业,分别是“柔性电子”“智慧农业”“数字经济”专业,并设立10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这10大“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在高考中单列专业招生,全国总计划为210名,以突出学科交叉融合为主,均聚焦于新兴交叉学科、国家紧缺学科,借力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省内其他高校扩招也多以新增专业为主,如华工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合并成“AI与低空技术”工科试验班招生,今年计划招生共170人。南方科技大学今年将在广东、山东、浙江三省率先增设普通本科批次录取,并新增2个本科专业,分别是人工智能和口腔医学。北理鲍曼联合学院今年首次在珠海校区进行招生,共开设5个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专业,即航空航天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专业。
此外,经教育部批准,今年广东省有广州职业技术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大学三所公办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其中广州职业技术大学今年首批6个本科招生专业中,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等均聚焦产业升级,重视人才培养的前沿技术转化。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大学、大湾区大学等90多所本专科高校在粤第一年投放计划招生。其中大湾区大学是最近获批设立的新型研究型大学,首批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工程等5个普通本科专业,选科要求为“物理+化学”。
多校新设人工智能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不少高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为其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踏上高新技术人才培养的“快车道”。
今年,清华大学在粤新增理科试验班(新雅书院)含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专业、工科试验班(无穹书院)含人工智能等专业,分别招收物理类4人、6人。2025年秋季学期起,清华大学将推出新的AI辅修学位、AI课程证书项目,更广泛地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满足不同学生对新兴技术的学习需要。
而作为首次在粤招生的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招收5人,且“全部纳入基础和前沿交叉学科贯通培养工程”,考生在前三学年完成本科学习和部分贯通课程,第4-8学年则直接修读博士所需贯通课程、跨学科课程等,让考生们搭上人工智能领域拔尖人才培养的“直通车”。
在跨学科培养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在粤新增“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数学与应用数学+人工智能”双学位,中国人民大学设置理科试验班(商业数据分析与AI管理)……众多高校积极进行“AI+”学科培养的创新型探索,形成多样的跨学科融合培养模式,呈现出AI赋能复合型人才全面发展的远大前景。
放眼广东高校,除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外,今年南方医科大学新增智能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智能影像创新班)专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文科强校”也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招收物理类50人,要求选科为“物理+化学”;深圳大学新增人工智能学院、智能感知工程专业,其中设置人工智能(IEEE荣誉班)招收物理类15人。由此可见,广东范围内多层次、多类型高校对人工智能专业予以高度重视,突出跨学科融合与技术转化,以此适应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与科技赋能多领域人才发展的需求。
传统文科也正迎AI变革
历史类招生变化也很大。今年历史类考生首次获得了系统学习医学的机会。例如,南方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医学类高校调整了2025年中医学等医学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其中,中医学专业首选科目改为物理或历史,不限科目要求。与此同时,今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养生学等中医学类专业(包括长学制及特色创新班),由此前要求的“物化”双选,也调整为“不限选考科目”。
除医学之外,历史类考生同样能加入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前沿人才培养队伍。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中增设了29种新专业,其中就有“人工智能教育”“数字戏剧”等“新文科”专业。北京师范大学新增人工智能教育专业,烟台大学新增数字人文专业,不限选科要求,旨在培养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传统文科也正在迎来AI变革。今年,北师大新增四个“人工智能+”的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主要涉及汉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方向)、传播学、公共事业管理和统计学。南京师范大学则依托全国排名第一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与底蕴深厚的考古学学科,推出地理信息科学+考古学双学士学位项目,以培养“挖宝+编程”复合型人才。这也意味着历史类考生也将逐渐成为技术型人才。这些变化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历史类考生正迎来成为技术型、复合型人才的新时代。
文|记者 孙唯 实习生 胡倩 陈欣悦
图|新华社资料图(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