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手艺寻找焕新之道,湛江科技学院学子体验非遗魅力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唯 发表时间:2025-07-08 12:17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唯  2025-07-08

近日,湛江科技学院“满天星”实践团以“科技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深入湛江市坡头区开展深度调研。学子们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走访了木偶戏传承工作室。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观察、亲身体验等方式,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探寻科技与文化融合助力乡村发展的新路径。

满天星实践团与两位坚守四十余年的木偶戏传承人进行了深度交流。虽然湛江木偶戏在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面对其传承与发展,师傅们感慨,学习木偶戏或许只需三年,但达到“人偶合一”的境界,却需倾注一生心血。他们与实践团直面当前困境:一方面,受众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增强,传统艺术空间受挤压;另一方面,以白话方言演唱为主的表演形式,如同语言的“巴别塔”,极大限制了其传播广度。

针对传承人提及的语言传播难题,实践团负责人表示,后续,团队将思考新时代故事融入剧本创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将探索如何通过引入AI同声传译技术,实时翻译方言唱词,助力木偶戏跨越语言障碍。这些基于调研的科技赋能构想,为非遗传承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为切身感受非遗魅力,实践团亲临木偶戏演出现场。夜色中,香火袅袅,锣鼓铿锵。幕启之时,师傅们藏身幕后,操纵木偶,人偶声线合一,演绎着悲欢离合。男旦师傅以刚柔并济的声线,将女子凄绝离别的苦楚刻画得入木三分。那小小的蓝色塑料棚内,唱腔高亢,灯光穿透夜色,映照着传承人皱纹里积淀的四十载江湖,也深深震撼了在场学子,激荡起他们对文化根脉的崇高敬意。

文 | 记者 孙唯 通讯员 卢佩珊 钟槐见
图 | 学校提供

编辑:许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