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文科发展与数智化转型!岭南数字人文联盟在暨大成立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陈亮 发表时间:2025-07-12 21:41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陈亮  2025-07-12

7月12日,岭南数字人文联盟成立大会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以下简称“暨大”)举行。本次会议由暨大文学院、广东省岭南数字人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办,来自广东、广西等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人文领域的前沿话题,推动岭南地区数字人文事业的协同发展。

暨大党委副书记夏泉介绍,近年来该校以“人工智能+”为新突破口,探索文理工医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将文科实验室建设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抓手,赋能新文科的创新发展。为更好促进岭南地区高校和文化单位的新文科发展与数智化转型,由暨大文学院、广东省岭南数字人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发起、牵头,岭南地区共30家从事数字人文教学研究、出版传播及其他相关工作单位,成立岭南数字人文联盟。“我们将充分共享暨大文科数智化资源和成果,实现联盟成员合作共赢,推动岭南地区新文科发展与数智化转型。”

暨大文学院党委书记魏霞表示,数字人文是时代赋予的新机遇,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使命。当前,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文研究的范式。技术与人文的融合,不仅拓展了学术边界,更为传统文化的活化与传播开辟了新路径。岭南地区既是多元文化交融之地,也是科技创新活跃之所。希望通过联盟的成立,秉承“深耕人文,数智赋能,创新引领,合作共赢”的联盟宗旨,汇聚高校、出版和图书、文博等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力量,搭建开放、协作、创新的平台,推动数字技术与岭南人文研究的深度融合。

暨大文学院副院长王京州从发展历程、文科实验室、实验教学、科研攻关四方面介绍了暨大省级文科实验平台。他提到,平台自2008年起步,已建有5个实体实验室,开展丰富的实验教学项目,并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科研成果。今年6月,广东省岭南数字人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的“数字人文与专业大模型应用”微专业获批,将开设《人文专业大模型基础与实操》等5门课程,培养跨学科人才。

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肖风华表示,未来将共同推动数字人文在专业建设、资源共享、教研创新、实验探索、项目共建、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的建设,开展多维度的深化协作。深圳图书馆常务副馆长王冰表示,该馆将结合自身科技立馆优势与人文建设需求,通过资源、技术、合作等方面的整合互补,推动科技与人文融合发展,助力深圳地区文化建设。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中文系主任姚建彬表示,未来将遵从联盟指导开展数字人文研究、探索及人才培养,支持联盟各项工作。

在联盟成员表决通过《岭南数字人文联盟章程》后,岭南数字人文联盟正式启动。

在展示环节,暨大多位专家展示了岭南方言数智化、中文专业智慧教学、东亚历史台风信息平台等方面的成果。其中,刘新中教授团队展示了方言语音特征数智平台和方言语音合成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方言语音特征的数智化展示以及部分岭南方言的精准合成,为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撑;甘于恩教授团队介绍了《汉语方言学大词典》数字化平台和方言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方言资源与地理信息相结合,为方言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龙润田副教授的《语言学概论》AI线上课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郑焕钊副教授则从文学到创意的拓展,分享了文化产业类课程的设计与开展经验。

高质量发展研讨分两场举行,其中,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平清、中山大学数字人文实验室主任王蕾、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马喆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特藏部副主任邹开元等专家学者,围绕数字人文的内涵、发展路径、合作机制等议题展开讨论。

文丨记者 陈亮
图丨学校提供

编辑:王沫依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