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男孩暑假猛刷手机成“斗鸡眼”,这个坏习惯要不得

来源:央视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5-07-16 07:19
央视网  作者:  2025-07-16
这个坏习惯不能有

有些人“一只近视,一只不近视。”有些人“一只近视,一只远视。”还有一些人“一只近视不多,一只近视老高。”……这年头,两只眼睛搞“分化”,近视程度相差较大的孩子,越来越多。10岁的豪豪(化名)就是其中一个。

原本他和家人都觉得这也没啥,前几天的遭遇却让他们心有余悸:差一点就要动刀子做大手术。究竟怎么回事?

假期猛刷手机
男孩患上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前段时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下称浙大儿院)滨江院区眼科副主任医师史彩平的诊间,豪豪被妈妈领进了门,“医生,你快看看,我儿子怎么突然变斗鸡眼了,还总说看东西有重影。”

原来,豪豪此前一直在老家,前段时间放假,才来到杭州和父母团聚。想着孩子平时没机会玩手机,假期就让他多玩一会儿手机,没想到几天后,孩子突然变成了斗鸡眼。

考虑到孩子的起病比较急,是在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天)突然出现的眼位偏斜,同时还伴有急性复视(视物重影),经验丰富的史彩平副主任很快判断孩子得的是一种并不罕见的眼病: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这是一种急性发病的眼科疾病,多好发于5岁以后或年长儿童,常有双眼视轴不平行、眼位偏斜等表现,却无眼外肌麻痹,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其实,类似的事件每年都有:

2024年,14岁的杭州男生小李(化姓)突然感觉看见的所有东西都在晃动,而且无法聚焦、出现重影,“戒”玩手机一周后情况略有好转,放松警惕的他接着玩手机,没想到就变成了“斗鸡眼”。由于情况已经持续三个月以上,小李被医生建议手术治疗。

同年冬天,29岁的江西小伙小汪也通过手术矫正了斜视的情况,他原本视力极好,却因长时间高强度地看手机小说,患上“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不仅外貌改变,生活质量也严重受损。

如何治疗?

医生介绍,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有两种方法,即手术矫正和非手术矫正。

初发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若患者度数较小,首先要纠正其错误的用眼习惯,同时选择配戴三棱镜辅以视功能训练消除复视、改善眩晕疲劳等症状,早期干预可预防双眼视功能永久损伤。如果是斜视比较严重的患者,则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来调整眼部肌肉,使其斜视眼位恢复正常,但这种方法需要在斜视度数稳定后才能采用。

史彩平介绍,这两种方法豪豪都不适用,只能考虑这之外的新型治疗手段:注射肉毒素治疗。

肉毒素除了除皱、瘦脸等美容应用外,在临床也被广泛应用于一百多种疾病,包括治疗内斜视。这种治疗的好处是早期即可进行,与此同时,跟传统斜视手术矫正相比,具有手术创伤范围较小、手术时间较短、可调整性强的优势,还可以根据治疗效果,在数月后追加注射,灵活性比较高。但也存在出现继发性外斜视、上睑下垂、垂直性斜视、眼球运动异常等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术前专业评估、专业团队的选择非常重要。此外,这种治疗方式多数用于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先天性内斜视等,对于外斜视和垂直斜视不推荐。

手术当天,在豪豪接受全身麻醉后,史彩平使用超细针头,将微量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到豪豪双眼过度活跃的内直肌中。整个注射过程顺利,术后无明显不适。

术后第一天,豪豪说看东西没有重影了,眼睛偏斜的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随着肉毒素作用的不断变化,豪豪的眼位逐渐恢复了正常。

长期损害别忽视
有这种情况要格外注意

为什么孩子会突然出现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史彩平介绍,此病发病原理不明,多数和融合功能失调、调节集合功能失调等因素相关,部分和心理应激、神经系统疾病等相关。

在出现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时候,豪豪右眼近视已经275度,左眼正常,两年前学校体检时就发现了这一情况,他觉得看得清远处,对生活和学习没有很大影响,就一直没有和父母提起一只眼睛已经近视的事。

“一只眼睛近视,一只眼睛正常或者远视,两只眼睛度数相差较大的孩子,这方面风险比较高,我临床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病例。家中孩子如果存在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配戴眼镜进行视力矫正。”史彩平提醒道。

专家表示,现代人的用眼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作、娱乐、社交,几乎都离不开手机。许多人习惯长时间低头看屏幕,眼睛离屏幕太近,造成眼睛的集合功能过度使用,眼睛极易进入疲劳状态。为了避免因过度使用手机而导致的视力损害,建议大家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

编辑:朱嘉乐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