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东众多乡村小学,除了听见琅琅读书声,还会看到孩子们在绘画、歌唱、用树枝DIY、练书法,随时随地发现美、创造美……日前,由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主办的“苔花开”首届乡村美育特色学校展示交流会在广州举行,来自30余所乡村小学的校长老师齐聚一堂,展示他们在乡村校园中美育实践的成果和经验。
创新美育实践
点亮乡村课堂
今年6月,“苔花开”项目启动首届乡村美育特色学校案例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10个地市、17个区县众多学校的积极申请。活动现场,30余所乡村小学的校长老师进行了精彩纷呈的展示。
“以前老师不懂怎么教学生美术,画画以临摹为主。现在老师们经过项目培训,将更专业的美育知识带回孩子,每周固定两节美术课和音乐课。学生通过美育活动变得更加自信开朗,甚至在全国比赛中获奖,觉得‘自己真的很棒’!”茂名市电白区罗坑镇窝仔小学老师卓荣说。
窝仔小学是一所学生人数仅有37人的小规模乡村小学,全校老师在“苔花开”的支持下积极开展美育课程和活动,每年都办两次全校书画展,全校师生每年都参与“苔花开”展示活动。
潮州市湘桥区磷溪镇塘边华侨学校所在的塘边村音乐人才辈出,潮州铁枝木偶戏、潮州大锣鼓、潮剧等非遗文化资源丰富。华侨学校校长丁泽银带动学校老师抓住这一特色,进行资源整合,开展非遗文化美育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家乡之美、热爱乡土文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同学们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自由报名参与,目前课程涵盖每周至少一节非遗相关课,重大活动还会额外安排排练。”
浸润孩子心灵
共绘美育新篇章
“身处偏远乡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和环境的原因,往往成长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学校的音乐和美术课程能让孩子们释放情绪和压力,增加学习动力,朋辈间关系也会更加友善,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周贵介绍,长期以来,由于观念、师资、资源等重重制约,乡村美育工作面临着现实挑战,不少乡村儿童处在一个缺失美育的成长环境中,乡村校园中缺少歌声和色彩。
为探索公益助力乡村美育新路径,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和长江商学院广东校友企业家于2016年发起“苔花开”乡村儿童美育计划。项目通过“乡村校长领航计划”“乡村美育教师成长计划”“乡村美育展示计划”,全方位推动乡村小学美育发展,使农村儿童获得平等的美育机会和资源。
“美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很重要。‘苔花开’项目特色学校案例证明,在乡村学校,美育同样可以开出绚烂之花,滋养孩子们的心灵。”周贵表示,希望通过将这些扎根本土、面向未来的美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传播出去,点燃更多乡村学校开展美育的热情与信心。
记者了解到,长江公益“苔花开”乡村儿童美育计划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持续推动,足迹已遍布广东省内15个地市、38个区县,累计覆盖2020所乡村小学,培训乡村美育教师5000多名,惠及超过72万名乡村儿童。
文|记者 朱嘉乐 实习生 范乐雯
通讯员 陈淑妍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