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专题讲座:“国家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唯 发表时间:2025-07-17 21:27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唯  2025-07-17
2025年广东省首期“脱颖训练营”(暑期)在广州启动。

近日,2025年广东省首期“脱颖训练营”(暑期)在广州启动。7月17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实验室主任钟南山为参加“脱颖训练营”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

据悉,此次训练营由广东省教育厅牵头、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指导中心设计实施,60位来自省内12所广东省全国首批科学教育实验校的高一学生作为训练营的“主角”,以精彩纷呈的科学教育实践,共同参与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有效路径。

中国科技现代化核心要义是创新

讲座现场,钟南山院士一入场,便收获了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他步履矫健,面带微笑向大家挥手致意,瞬间拉近了与在场师生的距离。

本次训练营实施“SHINE”培养理念,设计“三阶五维”课程体系,初阶课程以科学家精神(Science)为根基、人文素养(Humanity)为灵魂,进阶课程以创新意识(Innovation)为内核,顶阶课程以卓越(Excellence)成为培养目标,同时以自我养成(Nurturance)贯穿课程始终。在讲座伊始,钟南山便开宗明义,着重强调了创造性在当今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脱颖计划” 极具价值,其灵感源自 “脱颖而出” 一词,寓意同学们不仅要在知识储备上 “冒尖”,更要在创造力、艰苦奋斗、敢于冒险的精神上勇立潮头。

回顾自己65年的医学生涯,钟南山感慨道,他带过的众多学生中,不少人考试成绩并非顶尖,但凭借卓越的创造能力,能够敏锐发现问题,并以创新性思维解决问题,推动诊疗方法持续改进,助力整个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创新的重要性,钟南山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他有位学生,成绩虽不算最优秀,却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总能精准捕捉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钟南山强调,中国科技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便是要以创新为驱动引擎。

众所周知,流感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顽疾,每年高发季节都会让不少人陷入病痛。在我国,流感药物长期依赖进口与仿制。钟南山的这位学生与团队一起,跟企业、科研机构深度合作,从药物基本结构入手,潜心钻研提升抗病毒效能的方法。在今年6月,他们成功研发出全球首个靶向PB2亚基的抗流感 “First-in-Class” 药物——昂拉地韦片,为全球流感防控贡献了中国智慧与方案。“这是让我非常欣喜的创新成果。” 钟南山说。

“我小的时候觉得60岁就已经很老了,但是到了60多岁时,我还觉得自己很年轻。”钟南山表示,“同学们不要等到四五十岁再开始做研究,20多岁到30岁最有精力的时候就去做,基础知识打好了就往里冲。”在回答同学们的提问时,钟南山表示,自己从教多年的生涯中,多年后做出成绩的,都是勤勤恳恳、总爱提出问题的学生。“只要你从事科研认准了正确的方向,坚持下去就会成为优秀的科学家。”

学生:持之以恒的热爱与努力比天赋更重要

在讲座中,钟南山表示,“SHINE”培养理念中,还应该另外增加一个关键词,就是“使命感”。“虽然现在有些国家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但是现在我们的一些仪器已经做得比国外还要好,这就是靠着科学家的使命感。”钟南山说,“国家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钟南山指出,现在国家需要的人才,不仅需要智力,更需要潜力、责任感、投入性。“我本科只读了三年半,也没有硕士学位,也没有博士学位,是一个‘三无大夫’,但这并不妨碍我也可以做出点工作。”钟南山说,“我们现在招聘博士时,并不在乎他毕业于哪所高校,而是要观察他有没有潜能,有没有这个能力。”

来自东莞中学的一位同学想要成为一名外科医生。钟南山表示:“面对病人的时候,甚至只有千分之一的机会,我们也要全力以赴。几十年前我们给很多呼吸衰竭的病人抢救时,常常失败,但是我们仍旧不断坚持,总结经验,最终取得了成功。为什么有这样的动力?就是因为要让病人渡过难关。病人恢复了健康,他笑了,我们再困难、再辛苦,也值得开心。”

“考试熬夜感到紧张焦虑,学习压力太大如何缓解?”“现在过敏的同学越来越多了,我们应当如何预防?”“医学理性和人文关怀应当如何平衡?”“我该如何挖掘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选择专业?”在现场,同学们围绕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碰到的疑惑和困难请教钟南山。钟南山非常耐心地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解答。

在讲座结束时,学生代表还向钟南山赠送了纪念品。佛山市石门中学的宁梓翰同学深有感触地表示,钟南山的讲座彻底改变了他以往的认知。“从前我总觉得天赋是成功的关键,现在才明白,持之以恒的热爱与努力比天赋更重要。” 他坦言,通过此次训练营,希望能培养自己的科学家精神,在实验室中探寻课本之外的前沿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据介绍,本次“脱颖训练营”为期12天,项目专家组立足广东科学教育特色,深研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深刻领会“脱颖”教育意蕴,精心设计“4+7+1”课程方案,并配备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国家实验室的精干科研团队,旨在为具有创新潜质、学有余力的高中学生提供独特成长环境,树立为国成才宏愿。

文、图|记者 孙唯
实习生 胡倩 武依洋 郭宛欣

编辑:李可欣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