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市场”“高薪行业”“人才集聚”,近年来,低空经济正以迅猛态势重塑着时代浪潮下不断更迭的市场格局。在政策扶持、市场扩张和技术突破的三重激荡下,岗位新增、薪资上涨、场景创新、智慧交通……该领域的每一步跨越都牵动着产业链的神经,掀起区域发展的阵阵浪潮。
面对下一个市场“蓝海”,作为科技人才培养高地,今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6所“双一流”高校率先布局“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呼应低空经济脉搏下源源不断的人才需求,凸显了国家发展低空经济的战略价值。
其录取分数线更是高企。据了解,今年华南理工大学工科试验班(AI与低空技术),报考热度达257.1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科试验班类(未来工程师项目制育人试验班,含低空技术与工程)更是投出了超670分的高分。高校之间的“生源大战”似乎正在叩问:万亿赛道的低空经济,会是下一个人才风口吗?
低空经济万亿市场崛起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小劳在实习期间参观了中翼通航,看见了低空经济背后的强大活力。“低空经济在深圳发展得比较好,无人机技术发展得比较成熟,能够完成农业灌溉、送外卖等基础任务,其他方面的成品也在研发过程中。”她表示,自己有意愿通过升学融入低空经济的发展大势中,“我目前考虑的是供应链版块,低空经济发展得很好,供应链对人才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自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确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低空经济便开启了飞速发展的新篇章。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约为5060亿元,并预测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元。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牵头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5)》则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无人机生产企业近700家,具备载荷多样、构型多种、款式多用的无人机研发设计和批量生产能力。其中,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0%的市场份额。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具备了在全球率先大规模发展低空经济的市场和技术储备。
在这过程中,政策的大力扶持如同强劲的东风,推动着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的迅猛扩张。《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提出,到2030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2024年“低空经济”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报告则进一步提出推动其“安全健康发展”,标志着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规范发展升级,近30省将低空经济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形成全国性发展热潮。
与此同时,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2025年5月,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宣布拟新增一批新职业,包括“无人机群规划员”“消防救援无人机操控员”。从传统的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到热门的物流配送、空中游览、应急救援等领域,如今都能看到低空经济的身影。
高薪资+高成长,低空经济正在虹吸高素质人才
随着市场规模爆发式增长,产业高地的人才需求也令人瞩目。总部位于广州的亿航智能近年招聘飞控算法工程师、气动弹性工程师,均要求三年以上从业经验,如控制算法方向、路径规划方向等对口要求,学历标准则提高为硕士专业。小鹏汇天则把飞行器相关岗位作为公司主力热招对象。根据锐仕方达《2025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及薪酬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以来,低空经济产业招聘量累计已突破75万人次,其中2023年招聘量达28万人次,较2022年增长32%,创下行业新高。作为核心环节的低空飞行器制造领域,2023年招聘量超16万人次,同比增长27%,供需两旺的态势持续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低空经济相关岗位的薪资水平对青年群体形成了强大吸引力。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无人机工程师平均月薪达17678元,机器人算法工程师更突破25000元,远超普通行业水平。这种“高薪资+高成长”的双重优势,使得低空经济专业在未进入本科阶段的学生群体中积累了旺盛人气,成为未来职业规划的热门选项。“我一直很喜欢捣鼓无人机,未来也想在深圳的新兴领域就业,今年开设的新专业对我来说是很巧的机会,比较愿意先尝尝这杯羹。”深圳的物理类考生小吴报考了华南理工大学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我还了解到低空经济岗位需求大、薪资丰厚,这些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低空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地区的发展规模、经济水平密切相连。纵观开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高校,覆盖京津冀经济圈、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可以说,率先出发的6所高校背后,是高校专业布局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在北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航空航天领域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对飞行器设计、研发等高端人才需求巨大;2020年,南京入选全国首批、江苏唯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一座充满活力的“天空之城”正加速崛起;西安则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工业基地,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知名的国防工业企业和科研院所,为西工大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深厚底蕴。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国低空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5)》显示,广东省低空经济发展指数位居全国首位,在产业实力、场景活力、发展潜力与保障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迅猛,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形成产业集群,聚集了大疆、亿航、小鹏汇天、极飞等众多企业,对低空经济人才需求旺盛。开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可培养低空飞行器设计、低空运营、低空保障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完善产业链布局。”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罗家祥表示,“该专业还能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低空技术创新,促进创新应用落地,为大湾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
在大湾区,一些香港高校也已经布局了低空经济。2024年,香港大学就推出了低空经济硕士项目;今年1月,香港科技大学宣布成立低空经济研究中心。来自重庆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小若今年拿到了香港理工大学低空经济学专业的硕士offer,她表示:“现在无人机的交通系统和运筹体系还有很大探索的空间,而港校对低空经济的研究比较前沿,而且也身处粤港澳大湾区,我希望在香港求学期间,深入看看这个领域的未来发展。”
低空经济已成报考热门
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以非常罕见的速度作用于头部高校的“生源大战”。今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高校增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毫无疑问成为高考志愿填报的“热门”,在招生上迎来“开门红”。
在广东省普通类(物理)投档情况 中,华南理工大学新增专业工科试验班(AI与低空技术),所在专业组投档最低分为625分,位次在11609位,超过院校专业组最低排位1613名。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所在的专业组投档最低排位则分别位于1331位和1173位,均处于高位区间。北京邮电大学“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首批录取通知书由国乒队员签名寄送,凸显了对低空经济人才培养的重视。
那么,对于低空经济相关的人才,究竟该如何培养?据罗家祥介绍,华南理工大学充分考虑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跨学科属性和动手实践要求,设定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涵盖自动控制、通信、飞行器设计、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中做,做中学。此外,专业还强调低空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智能学习、智能决策能力可突破低空运载与运营管理的瓶颈,真正为低空领域应用带来飞跃。”
在相关专业的在读硕博生中,西安交通大学的小陈也分享道:“增设该本科专业的学校本身就比较有研发实力。以往的工科比如电控、控制之类的相关算法都可以应用到低空经济里,同时这些知识也可以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有所创新,探索低空经济更多可行的发展通道。”
首年招生火爆后,不少即将迎来高考的学生也好奇,怎样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就读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罗家祥表示:“首先,学生的物理、数学基础要扎实,应具备较好的动手能力。其次,如果学生对低空技术与工程有浓厚兴趣,舍得投入时间去学习去实践,并且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科学和工程思维,能够针对领域的技术难题科学地分析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那么该学生就比较适合学习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如今,低空经济被普遍视为继新能源汽车后的下一个 “万亿级赛道”,eVTOL、无人机配送等技术已逐步进入商业化,职业发展空间广阔。“学生如果进入这个赛道,毕业后将成为行业的开拓者和引领者。”罗家祥说,“谁不梦想着自己驾驶飞行器在天空翱翔呢?有这样的专业,何不投身其中呢?”
文|记者 孙唯 实习生 陈欣悦
图|新华社资料图(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