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通报大三本科生 “逆天履历”,在严管与厚爱中守护科研初心

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 发表时间:2025-07-24 08:17
封面新闻  作者:  2025-07-24
这份通报既确认了本科生科研成绩的真实性,在呵护本科生科研热情的同时规范了其科研行为。

7月17日,川北医学院发布调查通报,证实该校大三本科生罗某某发表7篇论文、参与3篇论文审稿的情况属实,同时指出其在成果展示中存在自夸炫耀之嫌,已对其进行严肃批评教育。这份通报既确认了本科生科研成绩的真实性,又点明了成果展示的瑕疵,兼具“厚爱的温度”与“严管的尺度”,在呵护本科生科研热情的同时,也规范了其科研行为。

7篇 SCI论文、顶刊审稿人、“博士”头衔——大三本科生的“逆天履历”引发广泛关注:论文是否真实,数量是否属实,有无学术不端嫌疑?调查表明,罗某某的科研工作不存在抄袭剽窃、署名不当等学术不端行为,但确有在“晒成绩”时自夸炫耀之嫌,校方已对其进行严肃批评教育。

如今的大学生堪称社交媒体“原住民”,朋友圈里晒美食、晒旅行、晒奖学金、晒科研成果已成常态。晒普通成绩无可厚非,但科研成果的展示必须遵循科研本义: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这场“逆天履历”风波,本质上是一场“成长误会”,一名有冲劲的学生带领一群热心科研的队友奋力前行。他们凝心聚力、专注一事,敢于跳出传统路径,运用AI技术探索科研,抱团逆袭,这份热情与闯劲难能可贵。但科研容不得半点含糊,讲究实事求是,成果展示既不能拔高,更不能引发歧义、误导公众。

对学校而言,如何平衡“严管的尺度”与“厚爱的温度”?对投身科研的大学生,高校需双管齐下:既要为其搭平台、铺路子,鼓励敢想敢试;也要划清红线、立好规矩,明确行为边界。正如通报所示,既“严肃批评教育”,又“鼓励继续研究”——热情不能熄灭,错误必须纠正。

“严管”如何落地?参与科研前,先签订学术诚信承诺书,如同开车系好安全带;评价标准也应突破“论文数量”执念,更关注是否真正学会独立思考。“厚爱”怎么体现?学校应为大学生搭建科研阶梯,匹配合适的导师,指导文献查阅、实验设计,全程陪伴“打怪升级”,让学生明白“科研不是盲试,而是有方法的探索”,逐步引领其走进科研大门。

对从事科研的大学生,指导老师不妨建立“科研成长档案”,记录从“零基础”到“能独立设计实验”的每一步。这种“见证进步”的评价方式,更显教育温度。

本科生搞科研,如同刚破土的青苗。高校既要当好“阳光雨露”,给予生长动力;也要做好“园艺师”,及时修剪歪枝、清除杂草。唯有如此,这些年轻的科研幼苗才能茁壮成长,创新土壤才能更富活力。“严管”与“厚爱”并行,方能守护学生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编辑:许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