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工学子探访连南瑶寨,走近千年瑶绣,用影像守护非遗之美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陈亮 发表时间:2025-07-24 22:36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陈亮  2025-07-24
对话传承人:探寻瑶寨里的教育智慧

青山绿水间,千年针线依旧闪光。7月19日至22日,广东工业大学“小青禾”“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走进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以青年视角探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刺绣。在镜头与心灵交汇中,他们感受到非遗的温度与文化的重量。

 

在瑶绣传承人房春花老师的绣坊里,团队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这门千年技艺。琳琅满目的绣品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凝结了山川的色彩与岁月的声音。

房老师轻抚绣布说:“锯齿纹是山,波浪线是水,飞鸟化菱形。”她指着村口的溪流说:“水撞石头会转弯,绣线也得让一让。”

水遇石而绕,线遇纹而转。这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顺势而为的生活智慧。

她一边染线一边向团队解释:“栀子果黄、茜草红、紫草紫——山给的颜色永不褪!”这些色彩饱含土地的气息,也让团队这些习惯现代工业的大学生重新理解自然之于生活的温柔力量。

瑶绣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绣坊中的工整图案,更深藏在乡野生活的日常气息里。

跟随传承人走进村寨,团队镜头捕捉到了最本真的瑶绣场景——绣娘们围坐木屋前,一边闲聊一边穿针引线,阳光从山间洒落,每一针、每一线,都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诉说着瑶绣与这片土地的千年羁绊。

团队逐渐明白,眼前的瑶绣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沉默却坚定的文化记忆,在时光深处缓缓流淌。

谈及传承,房老师语重心长地分享了她的教学方法:“带村里孩童学绣前,先让他们‘摸树皮、看溪水,学跟山当朋友’。”

她的一句话深深打动团队:“线会旧,人会老,但山一直在。我们绣的是告诉山——我们还在,还记着你。”

在这位朴素而智慧的绣娘身上,团队看到了一种深沉的文化信仰,让团队这些年轻记录者更加坚定了用影像守护非遗的决心。

在绣坊一角,团队还见到了充满创意的瑶绣文创产品:刺绣布包、手工饰品、民族元素帆布袋……传统技艺正以“看得见、用得上”的方式,走进现代生活。

通过这次下乡实践,团队不仅用镜头记录了瑶绣技艺,更在拍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传承的责任与力量。非遗的传承,不只在指尖,更在心间。未来,团队将继续以影像为笔,以青春为墨,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文化答卷。

文丨记者 陈亮 通讯员 刘甜甜 林嘉祥 刘晓丹
图丨蔡依琳 林晓东 吕珈阅

编辑:刘颖颖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