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红色金融调研团”深入汕头、梅州、汕尾三地,开展为期15天的红色金融专题调研。本次调研以“粤东革命老区红色金融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通过历史溯源、实践创新、政银学协同三大维度,系统梳理粤东地区从革命烽火到乡村振兴征程中红色金融的演进脉络与当代价值,探索党建与专业融合育人的实践新路。
调研团首站深入汕头,深入了解独特的侨批文化。在学院副院长、博导张浩教授带领下,团队赴汕头大学聆听专题讲座,访中国人民银行汕头市分行共议华侨金融发展,深入小公园开埠区、侨批文物馆。调研团此行深入挖掘了侨批蕴含的红色金融信用价值,将侨批所承载的家国担当转化为生动的思政素材。
在梅州蕉岭县,调研团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共青团蕉岭县委书记何伟东为调研团授旗,学院党委书记徐昶斌作为高校代表在启动仪式上发言。团队梳理蕉岭红色金融历史脉络,走访蕉岭农商银行三圳支行了解“整村授信”在招福村的推广应用,实地调研芳心村葡萄园及长潭镇白马村“一粒米”农文旅综合体,了解“悦农e站”线上平台服务等文旅融合新业态,探索金融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收官之站,调研团在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璇带领下深入汕尾革命老区,与汕尾党校副校长丁义辉、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郑向东等一行专家深度交流。实地探访中,调研团走进红宫红场、彭湃故居、得趣书室、赤山农会旧址及海陆丰劳动银行旧址,通过研读文献、观摩文物,深切触摸红色金融“金融为民”的初心起点与实践基因,体悟其“服务实体经济、创新求变、普惠民生”的精神内核对新时代金融发展的深刻启示。
在粤东大地,调研团实地感悟信用体系、普惠金融与制度为民初心:“从‘劳动券’到‘秒批贷’,技术更迭不改‘金融为民’本质。”粤东大地淬炼的红色金融智慧,为青年传承指明方向。调研团负责人表示,团队用脚步丈量红土,以专业解码历史,将热忱注入当下,为赋能乡村振兴贡献了青年智慧与“广外方案”。此行不仅是一次跨越历史的专业实践,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让百年金融智慧的火种,点燃更多青年的报国理想。
文丨记者 陈亮
图丨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