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打工人,尝试在电影中走出“浪浪山”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郭子扬 发表时间:2025-08-15 17:49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郭子扬  2025-08-15
“小孩看的是热闹,大人看到的是自己”

上映短短13天内便突破7亿票房大关,豆瓣评分稳居8.6分高位,成功超越《大鱼海棠》票房纪录,登顶中国影史国产二维动画票房冠军宝座……这个暑期,改编自《中国奇谭》爆款短片的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突然火了。

与亮眼票房交相辉映的,是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的讨论热潮。无数观众在观影后不约而同地给出“笑着笑着就哭了”的走心评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浪浪山”“谁还不是浪浪山上的一只小妖怪”。“小孩看的是热闹,大人看到的是自己”等相关讨论更是在多个社交平台上迎来热议。

有趣的是,这部改编自传统神话的动画作品,成功实现了“圈粉几代人”的观影效果——孩子们为光怪陆离的妖怪世界欢呼雀跃,成年人则在荒诞剧情中照见自己的职场人生。高分票房、如潮好评背后,人们不禁疑问:一部披着神话外壳的国产动画电影,为何能跨越代际引发集体共鸣?电影究竟讲述了怎样的故事,让这部作品如此精准地击中了当代年轻人的情感软肋?

魔幻与荒诞,正如人生一般

近日,记者来到了广州一家影院发现,即便在工作日晚间九点档,影厅内依然人头攒动。暑期档效应下,不少家长选择带孩子前来观影,影院内洋溢着浓厚的亲子观影氛围。

在《浪浪山》放映过程中,这部动画电影展现出跨越年龄层的独特魅力。孩子们被夸张诙谐的叙事风格频频逗乐,大人们则在荒诞剧情中读出深意,不时俯身向孩子解释那些“只有大人才懂”的隐喻。

从剧情上看,这是一部采用关于“草根”为追求心中理想,勇敢踏上征途的故事。影片中,四只来自浪浪山的无名小妖——小猪妖、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组成了怪异的“草根取经团”,假扮唐僧师徒踏上了自己的西行之旅。

四只小妖怪们个性各异,甚至与唐僧师徒原型大相径庭,贡献了不少搞笑名场面。微博上一网友提出,自己家孩子被反差感十足的人物设定逗得十分开心;然而随着剧情推进,影厅里的氛围发生了微妙变化。直到散场的灯光亮起时,不少“大人”观众都被影片深深打动。“本是带孩子来看,结果自己哭得泪流满面”。

“太真实了。”这是网络上多位网友发表的观影感受,也道出了这部电影引发集体共鸣的缘由。

影片中,四位身处浪浪山的主角遭遇,堪称当代职场图鉴。小猪妖“考编”三年未能进入“大王洞”,本想趁一次“刷锅”的工作机会好好表现自己,刷尽了自己的一身鬃毛,到头来却是“悟错精神”,反被追杀。有网友表示,这像极了当代在体制门口徘徊的年轻人,更像那群透支健康却反遭优化的打工人。

而本在“大王洞”当螺丝钉的蛤蟆精,也因小猪妖的“过度表现”遭受连累,在逃亡路上,仍视象征着“大王洞”差事的工牌为珍宝,死死攥着手里不放。网友直呼,“这就是虐了自己几百遍却放不下的饭碗”。

此外,社恐爱哭的猩猩怪却被迫扮演“齐天大圣”、本是话唠的黄鼠狼精为扮演好沙僧不得不三缄其口,更让一群“i人”和“e人”对号入座,读到了各自在职场上的逞强与受挫。毕业之后即进入体制内工作的何栋告诉记者,自己在黄鼠狼精身上,就看见了自己进入职场后的变化。“以前热爱在朋友圈记录生活,现在朋友圈已经关上了,表达欲越来越低,甚至害怕说错话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特别引发全网共鸣的,是“公鸡画师”反复修改唐僧画像的桥段。这个被网友戏称为年度最佳职场黑色幽默的场景,用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创意工作者们的日常困境:经历模糊的甲方需求、一轮又一轮无休止的修改意见后,最终定稿却在最荒诞的一版方案上。剧情看似魔幻,却是在广大打工人身上反复上演。

从网络评论来看,影片用魔幻的笔触勾勒出的“浪浪山”,已然成为当代职场生态的绝妙隐喻。在这里,996的写字楼是浪浪山,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是浪浪山,“考编上岸”的社会期待同样是浪浪山。当银幕上的小妖怪们挣扎求生时,影院里的观众们看到的,分明是自己在这个时代的生存图景。

出走“浪浪山”之后:平凡人也可取真经

早在2023年《小妖怪的夏天》短片热映时,主角小猪妖一句“我想离开浪浪山”便掀起了一阵热议。两年后,《浪浪山的小妖怪》电影里,同样是一只修为平平的小猪妖,同样喊出了一句“离开浪浪山”,不同的是,这次的小猪妖拉起了其余三只小妖怪,真正鼓起勇气出走,踏上了一条“西游”之路。

“走出浪浪山”五个字,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惊人的共情效应。它喊出了当代职场青年心中未能发出的口号,又精准地捕捉了当代职场青年的矛盾心理:既厌倦了职场中的条条框框,又对所谓的“远方”心存犹疑。有网友在豆瓣写道:“每个人都是浪浪山上的小妖怪,明知前路未卜,却还是忍不住想看看山外的世界。”

出走浪浪山之后,小妖怪们迎来了怎样的旅程?影片用黑色幽默的笔触,描绘了这群“草根取经团”的奇幻之旅。小妖们组成的山寨版“唐僧师徒”,居然真的在江湖上闯了点名堂:妖怪闻风丧胆,百姓夹道欢迎。在北张村,即便修为不高,几只小妖也小小地“降妖除魔”了一把,村民更为他们献上了其“妖生”中的第一面锦旗。

网友表示,这些荒诞又温情的片段,像极了我们每个人在职场中偶尔获得的微小成就感——虽然知道其中有运气的成分,但那一刻的喜悦却是真实的。

然而,行至小雷音寺,四只小妖的“山寨”骗局终被黄眉怪识破,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此前种种英雄豪情与美梦皆化作泡影。小妖怪才发现,“齐天大圣”只有一个,“唐僧师徒”也皆为天选,而没有背景、资历与关系的小妖,这条“西行路”终究不会有结果。

“小喽罗凭什么得真经”,黄眉怪的一句话如同当头一棒,不仅戳破了小妖怪的美梦,也为观众撕开了现实社会的残酷真相:在这个讲究出身与资历的世界里,平凡人的逆袭终究是个小概率事件。这个情节在社交媒体引发激烈讨论。在许多职场人士看来,离开浪浪山之后,只会迎来新的浪浪山。在豆瓣有这样的一条影评:“本以为已跳出体制,却发现真正的门槛还在更高处,而他们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普通人到底要穿越多少层规则,才能真正抵达目标?”

也有网友表示,“出走浪浪山”的意义不在于抵达,出走本身的勇气便已弥足珍贵。在小红书上,一位网友的发言得到了大家的点赞。“‘出走’不必惊天动地,不必非要像孙悟空那样大闹天宫。它可以是开着一辆二手车,沿着海岸线漫无目的地前行;可以是在被甲方折磨了无数遍后,依然坚持自己的专业判断;可以是辛苦一天后,给自己点一份最爱吃的甜品。”

这段分享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对“出走”的新理解——它不再是非黑即白的决裂,而是在日常中寻找的微妙平衡。

好在影片并没有停留在对现实的控诉上。电影的最后,四只小妖怪以合体的形式打退了黄眉怪,从妖怪手中护下了十名童男童女,成就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而作为代价,他们耗尽修为、退回原形,甚至连彼此的名字都没来得及说出口。这也恰恰契合了开头该影片打出的英文名“nobody”——一群无名之辈,没能成为想象中的“盖世英雄”,但用燃尽自身的形式,捍卫了平凡人的尊严,换取了心中的正义。

这样的结局,同样在网络上引起了讨论。有的观众表示,这是编剧对故事的强行“童话化”,真正的平凡草根,不可能还藏有一套违背基本战力设定的“必杀计”,在实力悬殊、体制压力下实现“逆袭”;也有网友则点出,这个结局恰恰道出了现实:正是这些“不划算”的坚持与“容错率”不高的行动,构成了当代平凡人对抗世界荒诞的最后防线。

社交平台上,一位网友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看完电影我忽然明白,所谓的‘真经’可能根本不在西天,而在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路上。”这句话或许道出了影片最深刻的启示: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能够认清现实却依然保持出发的勇气,就是平凡人最珍贵的“真经”。

也有网友表示,自己并没有因为小妖怪们的结局而落下眼泪。“生活就是这样的,看清生活之后依然选择热爱生活。四位主角明明知道自己没有背景,没有能力,知道自己以卵击石,但还是选择去为真善美搏一搏,现实就是存在这么一小部分人:虽然他们不完美,但总在关键时刻迸发人性的光辉。 ”

文|记者 郭子扬

编辑:李可欣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