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校每周开设1-2节阅读课,广东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唯 发表时间:2025-09-01 23:14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唯  2025-09-01
推动每一所学校都成为“书香校园”。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宣布,将深入实施广东省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接下来,广东将鼓励学校每周开设1-2节阅读课,推动每一所学校都成为“书香校园”。

每周末利用半天时间自主沉浸式阅读

行动要求,将阅读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与学科教学、汉字书写教学、学生活动相结合,鼓励学校每周开设1-2节阅读课、打造精品阅读课程、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提供“大阅读”课后服务、开展“每天阅读一小时”“周末阅享半日”行动,保障学生每天在校有固定读书时间,每周末利用半天时间自主沉浸式阅读,让阅读成为常态。

深入开展“读经典,我思考”“典耀中华”“书香同行 阅读青春”等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打破传统被动的“任务式阅读”,将阅读作为学生身心放松、对话交流的重要方式,建立健全学生阅读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学生阅读的主动参与性和自我实践性。

广东将发布读书倡议,倡导家长每天陪伴学前儿童阅读图画书或绘本,小学生不断扩大阅读面,初中生学会进行深度阅读,高中生能够进行研究性阅读,大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阅读,为终身阅读奠定坚实基础。持续征集广东省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区域优秀案例,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成果展示交流,在南国书香节设立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展区,充分展示广东青少年学生读书风采与收获,加大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优秀经验和典型案例宣传展示力度。加强“书香校园”建设,稳步提高“书香校园”覆盖率,推动每一所学校都成为“书香校园”。

搭建粤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桥梁,增强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和民族认同。联合粤港澳中小学校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等系列主题活动,鼓励粤港澳姊妹学校、港澳子弟学校共同开展“共读、共享、共成长”青少年阅读交流活动。汇聚粤港澳特色藏书,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阅读资源、活动资源、培训资源的整合,鼓励开设“湾区文化书架”“岭南书香展区”,展现三地同源文化脉络与多元发展成果。

倡导校长、教师率先读书

此外,广东还将设立青少年学生阅读专家指导委员会。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县(区、市)和学校按年度、分年级、分主题编制青少年学生阅读推荐书目,建设覆盖全学段的丰富、适切、优质的青少年阅读资源库,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构建图书馆管理与运作体系,探索设立图书馆专项建设资金,定期更新补充图书资源,提高图书馆利用率和学生借阅率。

倡导校长、教师率先读书,形成“校长引领教师读书、教师引领学生读书”的良好氛围。创新开展“一人一本书,送你金钥匙”活动,鼓励各地各校广泛邀请名师大家荐书领读,推出一批名师领读微课。实施青少年阅读大使项目,适时选拔热爱阅读的青少年作为阅读推广大使,在学校、社区、书店等公共场所举办读书分享会、故事会和朗读活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激励更多公众参与阅读。

鼓励开展跨地跨校跨院的读书联动和分享活动,支持青少年学生利用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以下简称“读书平台”)、各类社交媒体等平台分享阅读心得,形成线上阅读交流圈。加强阅读推广队伍建设,鼓励校长、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志愿者等参与阅读推广工作。征集南国书香节“优秀阅读推广人/组织”,鼓励各地各校推荐在阅读推广方面有突出业绩的个人与组织。

实施“光明未来计划”,支持出版一批盲文版、大字版经典图书,鼓励各地各校建设视障学生音频阅读资源库,保障视障儿童平等的阅读权益。实施“乡村学校图书馆振兴计划”,支持建设乡村学校图书馆,帮助改善乡村学校阅读条件,同步服务乡村阅读,优化内容供给,完善阅读设施。

开好阅读指导课

此次行动将探索将阅读指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开展青少年学生阅读素养监测,适时发布区域阅读指数报告,结合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等工作跟进督导评估各地学生阅读素养情况,切实推动区域读书工作深入开展。

发展阅读指导队伍,建立健全教师阅读指导能力发展机制,重点面向青少年学生,构建中文阶梯阅读标准体系。鼓励学校积极探索家庭亲子阅读指导路径策略,开展培训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阅读指导方法,提高亲子阅读质量。鼓励高校及相关专业机构开展阅读研究,研究制定阅读指导能力标准,积极开展阅读导师培训和激励活动。

推动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相结合,推行“数字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整合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需求,设计阅读活动和课程,推动阅读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构建“兴趣驱动-场景赋能-成果转化”三位一体阅读生态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依托专业机构开发“AI阅读助手”,推动中小学校逐步覆盖AI伴读计划,探索建立阅读素养AI评价模型,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量化学生阅读体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阅读报告。依托读书平台2.0版,以数字化支撑青少年阅读和终身学习。

鼓励青少年学生阅读后进行深度思考,以抄录金句、文学创作、戏剧表演、演示实验、发明创造等多种方式展示思考成果,鼓励学校开展“深度阅读工作坊”“思辨读写”,邀请知名专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名家名师作为“思辨导师”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分享思考方法。支持学校、教师、学生积极参与教育部在读书平台开展的中小学读书分享活动,分享读书作品、导读资源和读书活动案例等。

鼓励各地各校与社会机构合作建立阅读实践基地,结合区域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打造阅读实践品牌。联合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各类研学基地开展“行走阅读”,鼓励广大师生现场阅读、实地探访,支持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科普活动、创新项目、文化调研等,在阅读中修身养志、锻造本领,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记者 孙唯
图|新华社资料图(图文无关)

编辑:秦小杰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