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亚英:甘为人师廿九载 惟愿点亮每颗星|铸魂强师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王沫依 发表时间:2025-09-11 08:30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王沫依  2025-09-11
用行动践行着“不落下每一个孩子”的承诺

从村小全科教师到五千人规模学校的校长,肇庆鼎湖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曾亚英的教育路诠释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初心。从教近三十年的她始终坚信,教育不为功名,而是一心为了学生好。曾被孩子们亲切称为“校长妈妈”的她,用爱与智慧让学校焕发生机,用行动践行着“不落下每一个孩子”的承诺。

多年耕耘成就教坛佳话 

自1996年初次走上教师岗位来算,今年已是曾亚英从教的第29年了。从教6年就首任副校长,10年后升任校长,在村小当过全科教师,也曾在航母级学校任教……曾亚英的经历不可谓不丰富,而在她的描述里,每一段经历都有着收获,每个变化也都藏着机遇。

1996年,刚刚毕业的曾亚英怀揣着热情踏上了前往村小教书育人的道路。学校规模不大、老师也不多,每位老师都变成了“全能战士”。除了教学,曾亚英还承担起大队辅导员的角色,不仅负责孩子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全校大大小小的活动都需一肩挑,而这些都在无形之中锻炼了她的组织与策划能力。

村小规模虽小,却办得有声有色。很快,曾亚英被调到水坑二小学任教,并于2002年出任副校长。由于教学成绩突出,2004年被安排到广利中心小学担任教学副校长,带领毕业班成绩实现巨大突破。

2007年校长大换届,曾亚英来到桂城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桂小”)后,带领团队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2021年出任鼎湖第一实验学校(以下简称“鼎湖一实”)校长,带领这所拥有五千多名学生的学校再度扬帆。在往后的几年里,鼎湖教育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曾亚英去哪里,哪里就旺。

一路走来,曾亚英始终将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视为核心。近三十年,是什么让她坚持如一日?“也不是为什么功名,就是一心为学生好。”曾亚英很简单地说。

“我想尽己所能帮助他们”

初到桂城中心小学时,一群蓬头垢面、衣服沾满污泥的孩子独自拿着学生手册独自一人来注册报到的场面刺痛了曾亚英,她打心里觉得这样的生活习惯和学习环境“完全不行”。

对学校和学生的情况进行调研后,曾亚英得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数据:学校里有接近8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面对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怎么办?

“代理家长制”就这样被提出。曾亚英发动老师的力量,让老师们将留守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照顾,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与引导。

谈起做“代理妈妈”的日子,曾亚英仍能记起当时的一位小女孩:“她刚刚转到桂小,父母不在身边,天天都哭。”曾亚英表示,当时孩子根本无法完成正常的学业,自己特意找到孩子的母亲说明情况,“但她的父母也有难处,有一大家子人要养,实在无法抽身。”

眼看孩子的身体每况愈下,曾亚英一下决心,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悉心照顾。慢慢地,孩子精神状态有所好转。得知这一消息后,孩子的母亲也终于意识到陪伴的重要性,回到家乡工作陪伴其成长。“后来她逐渐开朗起来,也顺利毕业,升入了不错的初中。”

不仅如此,曾亚英还积极寻求政府与社会的帮助,动员留守儿童的父母回乡创业、就业。在她的努力下,鼎湖的留守儿童比例从2008年的70%降低到如今的30%。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多了,整个区域也旺了起来。

除了留守儿童,贫困学生也是曾亚英重点关注的群体。在桂小担任校长时,她入户走访并资助了几十名困难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思想方面给予他们及时引导帮助。这也让她得到了一个亲切的称呼——“校长妈妈”。“我们做这些不是为了获得什么,就是想尽自己能力去帮助他们。”提到为何这样做,曾亚英如是说。

让每个孩子都发光发亮

还在桂小时曾亚英就发现,这里的孩子在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何不让传统文化润物无声地滋养他们,使其成为儒雅知礼的学子?2007年,“礼乐文化”这一教育品牌应运而生。

“礼”让人自律向善,“乐”能够陶冶性情,“礼化”的意义在外在秩序,“乐化”的意义在内在情感,二者相辅相成。曾亚英介绍,桂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培育君子人格,开展足球小子、千人踢毽、民乐队等特色项目以及“入泮仪式”“快乐足球”“千人诵读经典”等特色活动,寓传统文化教育于其中。

学生的面貌焕然一新,桂小也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三八红旗集体”“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从一所薄弱校发展成为附近有口皆碑的学校。

来到鼎湖一实后,如何让这所高质量、高水平的九年一贯制航母级学校继续乘风破浪?在学校“点亮每一个孩子未来”的理念之下,曾亚英擦亮“点亮教育”品牌,打造校本特色“鼎好课程”,超一百门课程涵盖语言、文学、科技、体育、美术等15大类,结合科技节、体育节等节日促进个性化发展。“我们的拳击教练曾是出色的运动员,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全国中学生拳击锦标赛中,就有两名学生分获各自级别的第三名。”谈到这里,曾亚英的语气里带着些许骄傲。

当地文化是身边最好的教材。鼎湖武术、醒狮底蕴深厚,习武之人方世玉是鼎湖罗隐方家村人,他的故事仍影响着众多鼎湖人。曾亚英特意成立了方世玉少年醒狮队,狮队已代表学校斩获大大小小的奖项;武术队代表学校亮相国际武术赛事,在国际咏春拳大赛上斩获三金一铜。

“课程就像一颗颗珍珠,我们要做的就是串珠成链,点亮孩子的未来。”在曾亚英看来,老师首先要成为一道光,不丢下不落下每一个孩子。“只要他们想去学,我们就开课,他们想展示,我们就给舞台。”

辛勤的耕耘也收获了肯定,曾亚英先后收获“广东省网安守护者”“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并被评选为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书记名校长培养对象。沉甸甸的奖项有分量,而孩子的笑容无价,“孩子成长的同时也成就着我,看到孩子在自己的教育引导下发生变化、成人成才,就是我当老师最幸福的时刻。”

【人物档案】

曾亚英,小学数学高级教师,肇庆鼎湖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肇庆鼎湖第一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书记名校长培养对象。先后主持或参与课题10多项,研究成果获1项全国一等奖、4项市三等奖;所任职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三八红旗集体”“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先进单位”等20多项荣誉。2025年获“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获奖感言】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片开放奔腾的热土是逐梦的沃野,领导的引路、同事的托举、家长的支持、孩子的笑语,这些让每一步前行都有力量。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这份认可是过往奋斗的勋章,更是未来的号角。我将继续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深耕本职,精进不辍,与万千南粤奋斗者一道,用实干为这片土地的荣光再添新彩。

文 | 记者 王沫依 实习生 黄晴
图 | 受访者提供

出品:羊城晚报社
总策划:任天阳
总统筹:林海利 林如敏
主编:龚丹枫 陈晓璇 王倩
统筹:卫轶 孙唯
版面设计:黄文倩
责编:卫轶
美编:黄文倩 陈健怡
校对:张家梁 朱艾婷 苏敏 马曼婷 桂晴 刘博宇

编辑:朱嘉乐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