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和校长们注意了:“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吴颖民教育基金第一届基础教育屏山奖”报名截止时间为10月31日。“屏山奖”不唯出身、不唯资历——只要本科一线教学5年以上,你认为有创新的教育成果——皆可申报。
为激励在基础教育一线工作勇于改革创新的教育工作者,奖励在基础教育领域探索出优秀教育管理经验及教育教学创新成果,表现优异、广受好评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和教师,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吴颖民教育基金(以下简称“吴颖民教育基金”)特设立基础教育屏山奖,于2025年启动第一届评选活动。今后,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
羊城晚报专访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广州中学首任校长吴颖民,深入解析“屏山奖”的设立初衷与评价取向。

“门槛”不高:
面向一线教师和校长,鼓励教育创新
与其他奖项不同的是,屏山奖“门槛”不高关注一线:本科学历、5年工作经验即可申报参评,寂寂无名又在一线扎扎实实做事的老师和校长觉得“我也可以”。
对于评选条件,吴颖民特别解释这是“有意为之”:“有些人可能觉得‘门槛这么低年轻老师工作几年就能来参选’,我们正是希望鼓励年轻人来创新。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人敢想敢干,这个奖就是鼓励有更多的创新成果,不管是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人耳目一新,关注新问题,采用新办法解决过去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
吴颖民指出,多年来的基础教育实践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还是有一些陋习和顽症长期得不到解决。比如学生“卷”得太辛苦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卷不好,但就是那么卷。能不能不卷又培养出党和国家所需要的时代新人?当然可以。只不过大家屈服于一些压力:领导这么评价、社会也这么评价,那就随大流。所以我们希望有更多一线实干、有勇气的老师和校长,顶住压力真正遵循教育规律,创出新路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快乐、个性发展的环境。”
奖项鼓励:
关注真问题,带来真改变
“屏山奖”的名字的来历,是纪念教育家、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前广东省副省长王屏山。
吴颖民回忆,在教育方面王屏山老校长有几个非常鲜明的特点:一是包容、鼓励创新、与众不同,二是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三是重视培养年轻人。
“因此,我们设立‘屏山奖’,就是要鼓励创新。”吴颖民表示,“教育急需改变,我们募集到一些资金希望做点事。”吴颖民表示,“屏山奖”的核心是“关注真问题,带来真改变”。
“屏山奖”侧重基础教育的课程、教学、评价、管理的改革创新,希望改变不利于创新人才成长、不利于孩子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生态”。
评委筛选:
多元且熟悉基础教育
吴颖民表示,“屏山奖”跟目前很多政府部门设立的教育奖项有所区分,“我们关注一些政府奖项没有太关注的领域,鼓励创新和营造好的教育生态。教育现在就是生态的问题,如果教育生态好,何愁没有创新人才和杰出人才?”
“现在各个层级奖项申报的氛围越来越浓厚、竞争激烈,成为了老师、学校、区县、省市的‘风向标’。”吴颖民坦言,担心对奖项的角逐究竟是为了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还是后面的荣誉和利益。
为确保“关注真问题,带来真改变”的核心导向,“屏山奖”的评委也将是一群特别的人。吴颖民表示,评委的选择会更加多元,真正熟悉中小学。
“基础教育屏山奖”细则
本次共评选20个获奖名额,允许以个人名义,或以团队形式申报(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每个获奖者或团队奖励5万元人民币(税前)。
评选对象
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中层管理干部、在职专任教师、班主任等一线教育工作者。申报人(或团队负责人)须符合下列条件:
1.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
2.师德为先,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
3.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4.在基础教育一线从事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5年及以上;
5.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水平,取得原创性和突破性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实践或研究成果,并得到业界广泛认可。
本奖项只授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任教的人员,有特别突出贡献或成果的可放宽以上条件。
评选标准
评选活动以建设教育强国为指导,以“解决真问题,带来真改变”为核心,以“培育更多的未来教育家”为目标,为我国选拔一批具有高尚师德和先进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领域深度耕耘、作出重大贡献、取得重要成果、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力的改革创新先锋。为促进基础教育的区域均衡优质发展,评审选拔适当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
评选活动在工作业绩与专业成长方面,重点考察参评者坚守教育一线、遵守师德规范情况,以及教育成果影响力、获奖情况和教学或管理实绩等;参评者在以下五个方面任一方面表现优异,即可参报:
1.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方面,着眼于当下教育热点难点、较强的应用推广价值,以及素质教育导向性;
2.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教师侧重课堂教学水平、课程开发能力与学生发展指导成效等,校长侧重办学规划能力和教师队伍建设成效等;
3.教育管理能力方面,教师侧重班级管理和家校协同能力,校长侧重团队管理效能、制度创新性与资源整合能力;
4.创新能力与实践成效方面,重点评估教学方法或管理模式创新性,或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先进性,或者破解教育难点问题的实用性;
5.示范引领能力方面,考量带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或帮扶薄弱学校提升,或推动区域提升教育质量的具体成效,有社会影响力。
截止日期
申请材料提交的截止日期为2025年10月31日。
纸质材料邮寄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55号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吴颖民教育基金管委会秘书处)
收件人:贾老师
邮编:510631
注:邮寄前请先与秘书处联系,以免发生快递丢失等情况。
电子材料请发送至:
wymedufund@163.com
联系方式
联系人:贾老师
办公电话:020-85216351
手机:18602031080
文、图、视频|记者 蒋隽 实习生 刘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