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爷爷奶奶我们来宠,70桌村宴全由年轻人众筹

来源:​潮新闻 作者: 发表时间:2025-10-28 09:14
​潮新闻  作者:  2025-10-28

10月27日中午,杭州临安清凉峰镇杨溪村好兆头广场,70张圆桌整齐排开,一场热热闹闹的敬老村宴在此开席。

菜肴的香气漫过人群,老人们的笑声与碗筷碰撞声交织。百余名年轻人当起志愿者,为村里的爷爷奶奶端菜、布菜。

一顿火锅钱能做什么?

答案就在这里:从90后返乡青年小苏发起众筹,到一群年轻人迅速响应、参与,他们共同撑起了一场600多位老人齐聚的重阳村宴。

灯笼高挂,锣鼓喧天,红色横幅悬挂在村宴入口:“年轻力量,让家乡更美好。”

上午10点多,一辆辆接送老人的大巴车陆续抵达,年轻志愿者早已等候在路边。他们给老人戴上红色围巾。

白果村的王奶奶坐在桌边,笑得很开心,她今年82岁,第一次吃这样的村宴,“比过年还热闹!年轻人心里有我们,给我们办了一场这么隆重的村宴,很开心!”

新峰村76岁的陈爷爷,子女平常不在身边,他和老伴两个人在家,和这么多人一起吃饭的机会很少,“他们(年轻志愿者)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为我们忙前忙后,很贴心的,心里很感动。”

还有的老人在村宴现场和平时难得一见的亲戚团聚,激动地将双手握在一起。

“爷爷奶奶们,我们准备开席了!这顿饭是由我们近100个年轻人众筹请你们吃的,祝你们身体健康,吃好喝好!”中午11点半,村宴准时开始。

按照昌西传统,菜是一道道、慢慢上的。第一道,以长寿面开场,甲鱼火锅、羊肉火锅、牛腩火锅、水肉圆火锅等昌西特色暖锅依次上桌,还有豇豆干、橛子果、贝贝汤(方言,为红薯粉制成的汤)等昌西特色菜,一共16道菜,都是老人熟悉、爱吃的味道。

“看到老人们开心,一切都值得了!”小苏说,一群人齐心协力做一件事,这种感觉太酷了。

百余名年轻人幕后担当

村宴开席前6个小时,清凉峰镇刚刚醒来,街道空旷寂静,年轻人们已经忙开了。

六口大锅轮流烧、煮、蒸、炒,烹饪着乡村味道,大家围着灶台忙碌。

更多的工作早在村宴前就已经开始。10月26日下午2点,记者在现场看见了一群忙碌的身影。

20多名平均年龄30岁的民宿老板、老板娘组成厨师、帮厨团队,放下忙碌的生意,专心为村宴做准备。

“洗碗、备菜、布置场地,这些都要在提早准备好。”作为筹备小组的一员,白果村民宿老板娘娜娜告诉记者,看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进来,那种想把村宴做好的心情愈发强烈,“这几天晚上都有点睡不着,既激动,又忐忑,我们都是第一次参与筹备这么大规模的村宴。”

小苏穿梭在厨房和广场之间,一会儿对接送菜师傅,一会儿指挥横幅摆放;民宿老板娘们系着围裙,弯腰洗碗,切菜,还有的正凑在一起搓豆腐肉圆;男士们则揽过搬菜、挂灯笼等体力活……个个干劲十足。

“这场面比过年还热闹!我们小时候都是老人照顾我们,现在该我们守护他们了。”娜娜边切菜边感慨。

从午后暖阳忙到夜幕低垂,当最后一盆肉圆搓好时,已是当天晚上8点。连续七个小时的挥汗如雨,所有备菜工作终于准备就绪。

傍晚6点半,另一拨年轻人——负责接待的志愿者们聚在一起,为次日接送老人的重头戏召开准备会。

如何安排车辆、到现场后怎么引导老人就座、结束后如何把老人安全护送回家……每一个细节都在热烈的讨论中被反复推敲,确保万无一失。

“村里都燃起来了!”小苏告诉记者,70桌的村宴原本需要花费十余万元,他们仅用3.8万元众筹款就顺利办成。因为除了买菜的成本,其余都是大家一点一点众筹来的——村宴上的每个盘子、热水瓶甚至是茶叶、菜籽油,都是民宿老板娘从自家店里拿来的;桌面上的馒头片、腰果,也都是创业青年免费提供的。

为了支持年轻人办好村宴,大明山景区免费提供了11辆大巴车用于接送。

“整个家乡都在守护我们一时起意的热血青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行动证明,我们这帮孩子长大了。”小苏说,通过这场村宴,她感受到乡村年轻人的凝聚力,也找到了为家乡出力的价值感:“当所有人不为利益,纯粹地只想把事情做好,这股力量就是最宝贵的。”

回村年轻人: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村

这场村宴,不仅是尊老敬老的传统延续,更是年轻力量与乡村的深情相拥。

去年从杭州回到家乡的小苏,做起了自媒体,介绍自己的家乡。今年8月,她开始助农带货,帮忙销售家乡的黄桃、小香薯等农产品。

“田里没网没电没厕所,每天皮肤晒得刺痛,但是我逐渐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当小苏帮一位大哥卖掉3000多斤滞销的小香薯时,她收获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感。

小苏在每一条短视频开头,都会说一句话:“返乡不是退路,农村大有前途。”

此前一场助农直播上,小苏随口跟粉丝说“年底要是情况好,就请村里老人吃顿饭”。爱心在一句话中萌发,善心也慢慢泛起涟漪,四面八方的支持不断涌来。

这次村宴,让村里初挑大担的年轻人都站了出来。近百名年轻人参与众筹,从二三百元的一顿火锅钱到数千元不等,短短6天,就集齐了3.8万元众筹款。

大家都希望通过这场村宴,让更多人知道新峰村,还有村里的小香薯,“今年我们村第一次以村集体名义试种小香薯,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找到稳定的销路,我想发挥一下年轻人的力量,让家乡农产品销得更好更远。”

在新峰村,像小苏这样的返乡青年已有数十名。新峰村党总支书记邵剑说,年轻人带回的不止是技术:“眼下乡村需要的就是年轻人的鲜活力量,无论是最新的农业技术,还是民宿经营的创意,农产品的新销路等等,都需要他们。”

编辑:李可欣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