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迎来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思想盛宴——2025第十一届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产学研论坛举办。近500位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欧派家居等知名企业的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围绕AI技术转化、产业创新、治理体系完善等核心议题深入研讨,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智慧碰撞,为新质生产力构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智能动力”。
本次会议由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数字经济与数据治理实验室、粤港澳离散制造智能化联合实验室主办,广东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会、广东工业大学大数据战略研究院承办,广东制造业大数据创新研究中心、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大数据战略研究中心等承办。

论坛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长史丹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期望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加深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互动交流,为我国新质生产力构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建议。
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杜承铭教授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取得的成就,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工文渗透、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
主旨报告环节,史丹教授以《新质生产力与人工智能》为题作特邀报告,系统梳理了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演进,强调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未来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同时要完善人工智能治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东工业大学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谢胜利教授在《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关键核心问题与应对策略》的报告中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在推理、常识理解、多模态融合和自主学习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分析了国家在智能发展试验区建设、算力布局、数据治理等方面的政策部署。

此外,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龚六堂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夏杰长研究员,暨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顾乃华教授,武汉大学魏立佳教授分别围绕AI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增长、数智技术与服务消费扩容、产业融合以及生成式AI科研应用发表主旨报告。
圆桌论谈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新兴产业研究室副主任渠慎宁教授主持了以“AI的实践探索与现实瓶颈”为主题的讨论。国际先进技术与工程院院士、广东省智能交通行业协会会长谢振东教授、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会理事长谢侃教授、广东省数字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朱金周、广东省制造业协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专委会执行秘书长查祥等四位专家,就人工智能在智能交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落地应用与面临挑战进行了深度对话。

本次论坛设立了七个平行分论坛,议题涵盖人工智能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人力资本转型、风险安全与治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政策绩效评估、企业经营模式与组织形态变革及青年学者专场。
文丨记者 陈亮
图丨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