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做台下听众?“家校共育” 爸妈们有很大发挥空间

来源:金羊网 作者:付怡 发表时间:2018-04-18 14:30

古爱友指导学生插花

 

家校互动课程上,学生亲自操作无人机

文/羊城晚报记者 付怡

在广州, “家校共育”是一个概念还是已落到实处?记者走访广州多所学校发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意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并且做出许多尝试进行探索,比如邀请各行各业家长为学生上课、组织家庭教育讲座等等,而“家庭、学校、社会”的大教育观也被许多家长认可。有专家表示,家校共育不仅仅停留在单独的讲座和活动上,而应形成系统化和常态化,从家长配合教学、参与学校管理等多方面展开。

“家长上讲台”切入学生兴趣点

广州第十六中学近期举行文化科技节活动,邀请数十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到学校为学生授课,内容包括港珠澳大桥建设、无人机普及、大数据等科技领域的内容。古爱友是初一五班学生的家长,她的课程看上去与科技话题关系不大——插花艺术。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古爱友第一次作为家长代表给学生上课了。在外企工作的她将插花作为爱好,现在已是国家中级插花师。

“从女儿上小学起,我就开始为孩子班级上花艺课,一上多年。”古爱友说,每次插花课要好几个家委会成员一起准备十个小时,“选花、设计、清洗、分类,工序很多。”尽管费时费力,她仍然乐此不疲。古爱友认为,学校更多地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道德品质发展,艺术熏陶相对较少,这是家长力量可以发挥的领域。

“其实家长能做的有很多,有专长的家长可以到学校上课,在医院、博物馆工作的家长可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组织孩子们参观,了解各行各业的情况。”古爱友说。

集结家长资源给学生上课,是不少学校进行家校共育的做法。记者近日在乐贤坊小学举行的“家”年华活动中,就看到有来自金融领域的家长给孩子上财商专题课,也有心理学领域的家长上心理辅导课。非专业教师的他们,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如何把课上好,让孩子们有兴趣?

古爱友以多年经验建议,给学生上课最好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我一开始上插花课时,有的男生觉得这不适合自己,但是让他们亲手体验一下,他们就很有兴趣了,有的甚至比女孩子做得还好。”

在十六中科技文化节上给初二学生进行无人机普及的孔先生也表示,兴趣很重要。“让学生试玩一下无人机,他们迅速就热情高涨地提出许多关于无人机的问题。”孔先生说。

系统化家长课堂需要顶层设计

另一种常见的家校共育方式则是举行家长课堂,邀请专家做讲座,与家长分享经验。近期,广州为明实验学校就邀请了全美最佳教师奖获得者雷夫老师来校演讲。他分享了六个学生思想发展的阶段,“从惧怕老师所以表现好”到“将规则内化自我要求”,他认为,成功的教育是让孩子达到第六个层面。其生动的演讲方式获得现场听众好评,家长纷纷举手提问互动。

这种形式的家长课堂并不少见,很多家长也乐于参与。但也有家长表示,家长课堂往往是单独成课,未能系统化和常规化,家长接收的信息比较零碎。

对此,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直属党支部书记王清平认为,家长课堂的系统化需要顶层设计。“家长也需要成长,每个家庭有不同的特点。比如低年级的家长更需要培养孩子好的行为习惯,中年级则需要情感方面的培养,而高年级就会更注重学习能力、综合素养的培育。这些都是需要顶层设计的,用大纲统领具体做法。”

王清平认为,学校应当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来设计家长课堂。“广州有这么多所学校,每所学校生源不同,各有特点,家长自然也有不同的需求。家长课堂应该怎么做,跟本校学生的特点是息息相关的。”

此外,王清平认为,家长课堂的讲师不一定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家长之间亦可进行育儿经验的分享。“同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共同语言很多,这种分享会激发更多家长的兴趣。”

配合学校教学,更要参与管理

王清平认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一定要先把家庭经营好,才会有好的家庭教育。“夫妻关系应当是大于亲子关系的,我们总说原生家庭对孩子影响大,就是要求父母先要有和谐的关系,希望各位家长要牢记这一点。”

对于“家校共育”的概念,王清平认为,做学校的同盟军,不仅要求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更要求家长配合教学、主动参与学校管理。

“现在常见的家长课堂,家长做义工等都是很好的做法,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配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王清平表示,家长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家委会的作用就在此,既然要建立大教育观,就应当听取多方意见,家长支持学校工作的同时,要合理地向学校提出建议。有的学校会有专门的家委会办公室,每周定期反映家长的意见,这值得其他学校借鉴。”

编辑:王楠
数字报

还在做台下听众?“家校共育” 爸妈们有很大发挥空间

金羊网  作者:付怡  2018-04-18

古爱友指导学生插花

 

家校互动课程上,学生亲自操作无人机

文/羊城晚报记者 付怡

在广州, “家校共育”是一个概念还是已落到实处?记者走访广州多所学校发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意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并且做出许多尝试进行探索,比如邀请各行各业家长为学生上课、组织家庭教育讲座等等,而“家庭、学校、社会”的大教育观也被许多家长认可。有专家表示,家校共育不仅仅停留在单独的讲座和活动上,而应形成系统化和常态化,从家长配合教学、参与学校管理等多方面展开。

“家长上讲台”切入学生兴趣点

广州第十六中学近期举行文化科技节活动,邀请数十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到学校为学生授课,内容包括港珠澳大桥建设、无人机普及、大数据等科技领域的内容。古爱友是初一五班学生的家长,她的课程看上去与科技话题关系不大——插花艺术。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古爱友第一次作为家长代表给学生上课了。在外企工作的她将插花作为爱好,现在已是国家中级插花师。

“从女儿上小学起,我就开始为孩子班级上花艺课,一上多年。”古爱友说,每次插花课要好几个家委会成员一起准备十个小时,“选花、设计、清洗、分类,工序很多。”尽管费时费力,她仍然乐此不疲。古爱友认为,学校更多地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道德品质发展,艺术熏陶相对较少,这是家长力量可以发挥的领域。

“其实家长能做的有很多,有专长的家长可以到学校上课,在医院、博物馆工作的家长可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组织孩子们参观,了解各行各业的情况。”古爱友说。

集结家长资源给学生上课,是不少学校进行家校共育的做法。记者近日在乐贤坊小学举行的“家”年华活动中,就看到有来自金融领域的家长给孩子上财商专题课,也有心理学领域的家长上心理辅导课。非专业教师的他们,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如何把课上好,让孩子们有兴趣?

古爱友以多年经验建议,给学生上课最好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我一开始上插花课时,有的男生觉得这不适合自己,但是让他们亲手体验一下,他们就很有兴趣了,有的甚至比女孩子做得还好。”

在十六中科技文化节上给初二学生进行无人机普及的孔先生也表示,兴趣很重要。“让学生试玩一下无人机,他们迅速就热情高涨地提出许多关于无人机的问题。”孔先生说。

系统化家长课堂需要顶层设计

另一种常见的家校共育方式则是举行家长课堂,邀请专家做讲座,与家长分享经验。近期,广州为明实验学校就邀请了全美最佳教师奖获得者雷夫老师来校演讲。他分享了六个学生思想发展的阶段,“从惧怕老师所以表现好”到“将规则内化自我要求”,他认为,成功的教育是让孩子达到第六个层面。其生动的演讲方式获得现场听众好评,家长纷纷举手提问互动。

这种形式的家长课堂并不少见,很多家长也乐于参与。但也有家长表示,家长课堂往往是单独成课,未能系统化和常规化,家长接收的信息比较零碎。

对此,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直属党支部书记王清平认为,家长课堂的系统化需要顶层设计。“家长也需要成长,每个家庭有不同的特点。比如低年级的家长更需要培养孩子好的行为习惯,中年级则需要情感方面的培养,而高年级就会更注重学习能力、综合素养的培育。这些都是需要顶层设计的,用大纲统领具体做法。”

王清平认为,学校应当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来设计家长课堂。“广州有这么多所学校,每所学校生源不同,各有特点,家长自然也有不同的需求。家长课堂应该怎么做,跟本校学生的特点是息息相关的。”

此外,王清平认为,家长课堂的讲师不一定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家长之间亦可进行育儿经验的分享。“同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共同语言很多,这种分享会激发更多家长的兴趣。”

配合学校教学,更要参与管理

王清平认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一定要先把家庭经营好,才会有好的家庭教育。“夫妻关系应当是大于亲子关系的,我们总说原生家庭对孩子影响大,就是要求父母先要有和谐的关系,希望各位家长要牢记这一点。”

对于“家校共育”的概念,王清平认为,做学校的同盟军,不仅要求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更要求家长配合教学、主动参与学校管理。

“现在常见的家长课堂,家长做义工等都是很好的做法,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配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王清平表示,家长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家委会的作用就在此,既然要建立大教育观,就应当听取多方意见,家长支持学校工作的同时,要合理地向学校提出建议。有的学校会有专门的家委会办公室,每周定期反映家长的意见,这值得其他学校借鉴。”

编辑:王楠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