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不在于画得像不像 放飞孩子想象力和创造性更重要
公开数据显示, 2018年少儿艺术教育市场预计达800亿元,并将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在2020年成为千亿市场,其中少儿美术教育市场占比约23%,在300亿左右。在素质教育备受重视的氛围中,美育的地位不断提升,许多80、90后家长在领略世界社会文化、人文习俗的美与艺术表达后,对孩子的美术教育也格外关注。但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方式全部围绕美学展开吗?家长如何给孩子启蒙?如何挑选合格的美术教育课程?新快报记者请专家与老师共同探讨少儿美术教育。
■新快报记者 陈思陶
■廖木兴/图
目的
艺术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能力
20年前留学英国学习通信技术的程妈妈认为,国内美术学科轻感知、体验,受重视程度、艺术场所、课程理念和设置还有待提高,因此她希望在课外美术教育中让孩子接受艺术熏陶,知道什么是美的。
杨之光美术中心创始人杨红校长提醒家长,送孩子学绘画、接受美术教育,不一定能培养审美,解决美盲隐忧。一方面美盲的出现不一定是没有接触过美术教育,而是落后的、教条的美术教育导致了陈旧的、固化的审美和观念。比如事先预设美与丑,这就并不可取,孩子自己观察认知,受环境熏陶,并不断学习,才能有源于自己认知的审美,逐渐提升品格。另一方面,即便接触世界上多元的艺术文化与时尚,却不懂如何取其精髓而应用,不懂如何定位自身,盲目崇拜、简单粗暴地复制也是一种美盲,大量山寨抄袭、不伦不类的建筑、文创产品正是如此。
同时,杨红指出,艺术教育不应局限于解决审美修养与专业学习,通过艺术教育学习独特的观察力,活跃思维,不盲目从众,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能力。这样跨学科的、能辅助孩子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才是艺术教育的硬通货。
艾涂图国际儿童艺术空间也表示,美术教育有益于孩子保持好奇心、想象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美的感知、健全的人格培养也有利于让孩子在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未知变化时有更多机会。
误区
频繁比赛、考级 可能挫伤孩子学习美术
美术教育市场的兴盛与各类比赛设置荣誉奖项,考级证书为升学添砖加瓦息息相关。许多家长认为培养孩子美术教育成功与否,直接体现在是否手里有奖、有证。女儿就读三年级的赵妈妈已是带孩子参加绘画比赛的老手,每个学期都要整理女儿参赛与获奖情况表格。
艾涂图表示,社会上各类绘画比赛花样繁多,不乏冠以国际、世界名号的“大赛”,通常收取一定的比赛费用,如材料费、点评费、报名费、出版费等,含金量如何还需家长谨慎判断。通常获得教育部门认证的比赛奖项,对于升学更有利。但频繁参赛,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可能反而不利于孩子专心学画,最终影响的是更高层次的艺术表达。
杨红指出,部分高等院校与社会组织推普考级对于美术教育没有任何帮助。考级有所谓的标准,可通过纯粹的技术训练和反复的套路联系达到标准化,用级别评判美术并不科学。
选课
别太在意画得像不像
市面上美术课程数量庞杂,一部分提倡释放天性,不教而教,另一部分主张专家引导,学习技术。杨红认为两者都有片面性,如引导是错误的,操之过急或矫枉过正,则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反而不如释放天性。好的教学系统和课程设置可以做到在儿童成长整个过程的每个阶段,根据其年龄和心理特征,一步步通过美术教育习得动手能力,思维转换能力,独特的价值观和创造力,而非单纯依仗有天赋。
家长要明确什么样的美育观念和艺术行为才是适合孩子的,杨红建议,不要过度焦虑孩子画得像不像,也无需为孩子能和名师画得一模一样而欣慰。好的老师不仅画得好,还在于保持孩子的个性,而非指挥孩子学习自己的套路和既定的技法。如果家长仅以画得真,画得像认知为标准,将会禁锢孩子的创作力与想象力,导致孩子在有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或是花大量时间做无用功。
海联路小学某中队程老师指出,部分校内美术教育体验性不足,学生绘画千篇一律。她提醒家长,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接触丰富的艺术资源、媒介,要能提供观察事物的新角度、新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最终获得新的体验,突破现有思维,甚至能自主创意、创作。
TIPS 家长怎么做? 别给孩子买简笔画进行美术早教
程妈妈告诉记者,她特别喜欢听孩子讲画画背后的故事,体验孩子世界的有趣,也因此感到欣慰。尽管她时常认不出孩子抽象的画作,却坚持整理建档,为孩子留下绘画的脚印。
艾涂图表示,家庭是教育的主体,美术教育应该成为一种家庭生活方式,如果父母能和孩子一起参观艺术场馆,与艺术家互动,共同探讨美术作品并分享感受,将是非常良好的艺术与美学滋养。
杨红指出,家长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对事物的认知度不断固化,创意几乎枯竭,而爱涂鸦、天马行空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和孩子用同样的角度看世界非常难,但尝试理解孩子的视角和思维,能够保存孩子的天性,给予他们挥洒创造力、天性的正确渠道。
此外,杨红不提倡家长给孩子购买简笔画进行美术早教。学习别人总结的线条,而非自己去认知、发现、创造的线条,固化的造型容易弱化孩子对事物的观察、认知能力,不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