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羊网记者 孙唯 实习生 焦文慧 张佳玉
近日,一种神奇的群火遍全国各高校,它们一般存在于QQ或者微信群中。在这种群里,不论你往群里发什么内容,都会收获赞美和鼓励,就连上课迟到、感冒等小事也会收获群友的夸奖。有群友甚至沉迷其中,称其为“苦涩生活的快乐源泉”。那么,这种神奇的群是否真的能够帮助群友获得心理上“被夸”的需求?
什么是夸夸群?
夸夸群是什么样的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朱同学表示,夸夸群最初源于豆瓣的互夸小组。豆瓣经常会有一些小众群组,这些属于小圈子文化群。夸夸群也是这样一个小众群组,后来夸夸群的模式逐渐流入高校,被网上曝光后,火了起来。
近期火爆的高校夸夸群据说是由西安交通大学的4位同学发起,建群的初衷是“传播快乐,抚慰人心”,夸夸群在西安交大火爆之后,其它高校也纷纷跟进,北大、复旦、同济、中大、广外等学校也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夸夸群。目前,好多高校的夸夸群已经爆满,一个群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甚至“夸夸二群”“夸夸三群”也不断涌现。
在北京大学一个夸夸群中,群公告说:“赞赏别人,心情愉悦。在群里,可以尽情地夸奖,没有杠精,没有喷子。”武汉大学某夸夸群公号也说:“在这里,你可以获得别人的赞美,同时也可以发出自己对别人的赞美。”记者随机加入了某高校的夸夸群,在群里,果然是一片赞扬之声。在夸夸群里,如果你想收获别人的赞美,就以“事项+求夸”,如果你想夸奖别人,就以“夸赞的语句+夸”来回应。
中山大学幸同学表示,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有人发“夸夸群”的二维码,觉得很有趣就加入了。在“夸夸群”呆了一天之后,她觉得这种形式非常好。“夸夸群真是妙极了。大家既在这冷硬高压世间找到各式各样看待生活的不同视角,也锻炼了自己的幽默细胞。”她印象最深的一句夸奖是有同学说:“昨天发现自己长了两颗蛀牙,求夸。”不到半分钟,马上有人回复说“那你一定很甜,夸。”
高校的夸夸群逐步蔓延到了网络平台上,目前在某些网络平台上,甚至可以购买夸人服务。这些服务多用于礼物、惊喜等用途。除了夸夸群,高校里还有抱抱群(不论发什么内容,都会收到大量的拥抱表情)、哈哈群(不论发什么内容,都会收到大量的“哈哈哈”或者大笑表情)、撤销群(不论发什么内容,都必须撤回,否则会被踢出群)等。
“夸夸群其实挺不走心”
夸夸群是否真的能够对同学们起到作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黎同学认为,夸夸群的出现,代表着一种与丧文化对立的文化心态。
黎同学说:“以前大家听到丧文化就一窝蜂地扑上去,现在大家喜欢互夸,喜欢活的自信一点,乐观一点,所以这种互夸群的模式就出来了。主要反映的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情感的变化。”但他同时也提到,当下也有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东西,所以大部分人都是被这种网络的热度给裹挟的,其实他们并没有想被人夸的需求,但是因为被夸显得很“网红”、很“入流”,所以他们也进入了这个社会语境当中。
在夸夸群中,因为互相并不认识,了解有限,所以夸人难免会陷入“跟风”和模式化、套路化的窠臼。暨南大学大三秋同学认为,夸夸群挺不走心的,慢慢发现自己并没有被陌生人夸奖获得快乐的需要。“那天在健身房腿部核心训练被虐,腿抖了三天,觉得自己在健身房里身体素质太菜,所以就进夸夸群寻找安慰。就暨大的夸夸群而言,求夸的人和夸人的人都不真诚,挺跟风的,都不走心。后来退群了,感觉有点吵。”
中山大学传设院的谭同学就认为“夸夸群”更像是一种对失败、消极、不自制的嘲弄。面对群里随意的夸奖,她认为“做人还是要有基本的底线。”华南师范大学的何同学也觉得这种陌生人之间的互相夸奖没有必要,“很无聊,像强撩一样,不尴尬吗?
甚至有的群友已经有了更深远的考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胡同学表示,他一开始进群纯粹是贪新鲜,凑凑热闹,完全不明白这个群有什么意义。现在反而会想想这个群以后怎么运营,怎么利用人气营销。
夸夸群有其积极作用,要对其持包容态度
夸夸群的出现确实让一部分同学满足了“夸人”与“被夸”的需求。华南理工大学大三林同学表示,夸夸群真的挺有用挺好玩的。“夸夸群很好玩!里面个个都是人才,心情不好,看一下就会开心。不觉得夸夸群虚伪,有时候心情好的时候会觉得凑热闹,但是真的各种不好的事情他们都会找到一点好玩的点,就挺开心的。”
中山大学刘同学则认为“夸夸群”之所以火,可能是因为它能弥补内心的空虚。“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夸夸群就好比一针兴奋剂,可以让受挫的人重新找回自信,感受到别人的认可。”
中国民航大学谢同学说道,自己一开始并不觉得夸夸群会真的有什么作用。但后来发现有人生活迷茫看不到希望,为了疏解心中郁闷而寻求“夸奖”,这时她的想法又有了一点改变。她认为夸夸群的本质,和古人写诗所用的一种方法十分相似,即乐景写哀情。“这样的行为恰好反映了,生活中的烦闷无处可发,倒不如反其道而行之,把自己认为是‘错’的事情,转化为‘光彩’的事,笑对坎坷,自嘲疏解。”
中山大学传设院茆同学说,虽然自己没有加入“夸夸群”,但是看到微博微信上夸夸群的截图觉得很好玩。“这种形式可以解压,也能激发大家的创造力吧。”
专家:夸夸群虽有积极作用,但还是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
那么夸夸群这个现象我们该如何看待?浙江大学社会学博士朱雯琤表示,人是生活在“场域”里的社会体,在某种场域里,持续某种方向的认同、理解会加强对自身自信和认知;反之若长期呆在不受人注意,不是中心的群体里则会消磨掉自身价值。夸夸群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高校不少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成就感,社交有一定缺失,外加学业压力,日后就业压力,前途压力等等,这些都让“想获得认同”的感觉增长。另一方面,更重要也且更可能的心态,则是夸人的需求比被夸的需求更大,夸人的同学可能也同样想获得自我价值。“用各种“彩虹屁”来夸人是很考验创造力和应变能力的,同时能够获得比夸人更大的成就感,夸人时那种游戏、娱乐、寻求创造力的心态比被夸更大。”但是,朱博士表示,虽然夸夸群能带来欢乐,人还是有寻求真实情感互动需求的,“从日常互动中获得较为真实的称赞、诋毁、冲突、矛盾等等,得到的情感收获比线上无脑吹可能更多。”朱博士说。
广东省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委会副主委,心海榕社工中心心理咨询师于东辉表示,“我们现在的鼓励教育太少了。”人天生就有得到认同、得到欣赏的需求,这种需求如果没有在学习、工作中得到满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也没有做到,夸夸群就应运而生。夸夸群之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如此火爆,是因为大学生之间都是同学关系,相对平等,可以把需求坦然说出来。于东辉也表示,大学生也需要注意夸夸群的现实性和真诚性,要做好和现实生活的衔接,此外,“夸的时候也要真诚,有感情,让人心里有触动,避免套路化。”
“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和之前年轻人的自嘲、自我调侃、网络上各种表情包和曾经的火星文看成是同一种需求的不同浪花,也是当下年轻人自行创造的一种趣味性社交方式。坦率说,我也蛮想去玩一下的,无论是扮演被夸奖的角色还是无所不用其极去夸奖别人的角色。” 内驱力心理研究专家、快乐星教育机构叶珊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