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玉霞 何宁
对于小学生,如何给孩子们解释这次疫情?返校第一课,老师该给孩子们讲什么?居家学习,家长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近日,在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的学术支持下,羊城晚报社与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国际教育论坛等单位共同携手策划“非常时期·非常课”十讲。
本期,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监事,广州市天河区华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黄瑞萍作客羊城晚报直播间,带来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疫情是成长的契机
羊城晚报:小学生返校第一课,老师该给学生讲些什么?
黄瑞萍:我会跟小朋友说三句话。
第一,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现在我们的学习不仅要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格,而且要学会担当,要有一个好的身体。
第二,疫情是成长的契机。因为有自律性强的同学,他自然就会交出一份优秀的答案,而自律性不强的同学,他可能会发现自己有一些能力的缺失。
第三,武汉疫情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场大考。
羊城晚报:如何给孩子们解释这次灾难?
黄瑞萍:华景小学在2月15日就向家长、孩子和社会公告了我们的“优素超市”自主成长手册,里面包括了七个板块的菜单,有致敬英雄、艺术、德育、体育等,其实这就是告诉孩子和家长,我们的教育要五育并举,面向全体。
这个“超市”自主菜单里的第二部分内容有个“科学探究”的活动,其中有两个主题:一是面向低年级的同学,让小孩子去研究一下为什么我们过年不能外出;二是对于中高年级的同学,让小孩子去研究一下为什么这次的新冠肺炎被世卫组织定性为公共卫生事件。
我们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样的研习,去了解这种病毒是怎么产生的,然后我们如何去预防。在研究的过程中,同学们会把平时学习的方法如思维导图、对知识的归类、对数据的统计和归类等运用进去,通过这样的研习,小朋友就不仅知道了病毒的来源,而且知道了怎么去防护。最终我们想看到的效果是,让小孩子学会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会去感恩生命,去培养健康的家人意识。
教科书不是世界,世界才是我们的教科书
羊城晚报:经过此次疫情,如何重新树立孩子们的偶像观?
黄瑞萍:2019年10月13日,习总书记在建队日时,向全体少先队员提出一个建议:“从小做先锋,长大成先锋。”这就给了小朋友一个非常好的导向。我相信在这段时间里,不管是冷静应对的钟南山院士,还是热心的外卖小哥,这些人已经成为了小朋友的偶像。
教科书不是世界,世界才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很多小朋友的家长,他们本来就是医生,比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小考拉”,就写了一篇《木棉花开,盼爸爸回家》的文章;还有一个小朋友,在机场唱《我和我的祖国》来送别医疗队。在那种场景下,他们的爸爸不仅成为了我们小学生的偶像和英雄,同时也成为了广大青少年的偶像。我想,这是在生活中鲜活的例子,它自然已融入小朋友的生命,成为他们的一种价值导向。
在这场战役里,我们的白衣使者逆行而上,不畏艰险,置生死于度外的样子,本来就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对所有的小朋友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成为小朋友的偶像。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羊城晚报:疫情过后,学校教育需要反思什么?
黄瑞萍:我觉得首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第二,要把它落实到小孩子日常的生活和活动里,要把这种有意义的事情变成是小孩子好玩的、可以去探索的一个活动。
我们已经设计了这样的课程,比如开学以后,我们就向小朋友倡导做一个优雅的小先锋,其中就包括了如何去健康生活?如何去向别人问好?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养成这种习惯,我们还做了多维度的打卡,如我们可以跟小朋友进行打卡、学校的清洁工也可给他们打卡,通过生活里面人与人的交流和促进,我想他们会把这种习惯做得更好。
羊城晚报:居家学习,家长该怎么做?
黄瑞萍:首先家长对学校要有高度的认同,达成一致的意见;第二,学校和家长之间,我们要保持高度沟通;第三,我们需细化一些操作的程序,然后共同去探讨一个比较科学有序的方法去推进它,效果就会更好。
出品人 刘海陵 林海利
总策划 王红 孙璇
总监制 胡泉 姚轶懿
总导演 陈晓璇
监制 胡军 解素蔚
文本 陈玉霞 何宁
摄像 曾育文 王绮静 林添杰
剪辑 梁嘉茵 陈明谦
海报 钟慧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