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实习生 余佩静
通讯员/蔡琼慧 李霓虹
图/学校提供
怎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怎样的教育观、道德观、职业观?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为师范生专门开设了“名校长在线师德论坛”特色教育,邀请广东的中学名校长李子良、彭建平、刘俊华、冯大学线上开讲,与华师学子隔空对话,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家国情怀、担当意识。
美好的教育培养独立个体、成就幸福学校
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校长冯大学介绍了该校的“自主管理文化”德育教育新品牌,讲述了让学生成为校园、学习的主人,让孩子们成为独立的个体的重要性。
“真正为学生考虑,你会允许学生张扬个性,你会想尽办法展示孩子的特长,你会包容孩子的一些不足,你不会功利,不是把学生作为工具,而作为人来培养。”
广州中学校长彭建平也提到,好的教育不只仅仅有分数和升学率,更重要的是有灵魂、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共同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空间以及人类伟大的理想信念、永恒的终身价值;
好的教育不只关注学生在校的成功,更关注学生走向社会发展的成功;好的教育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堆叠的厚度,更关注学生潜藏于灵魂深处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涵养的高度,用教师的生命激扬学生的生命。
“面对教育的新常态,校长的幸福观就是学校的发展观、师生的幸福观。”惠州一中校长刘俊华就“一个幸福的校长,成就一所幸福的学校”进行了分享。
刘俊华认为,新常态下的教育,要求校长不趋炎附势,保持一份豁达与宁静,坚守良知和使命,以家国的情怀和担当,尽全力让学校成为美好事物汇聚的地方。
广东华侨中学校长李子良则与华师学子共勉:“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好教师是有师德、有智慧的“贵人”
好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如何培养良好的师德?几位校长除了分享教育理念,还从各自的职业成长经历、对师德的理解等出发,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指明方向。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培养高尚的师德。师德并非口头要求,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教师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需要大家用行动推动全社会师德水平的整体提升。”
冯大学举例说,在品行要求方面,安排座位、班干部任命、评优评先等细节都能体现教师是否教书育人,是否真正爱学生,是否公平公正;在教学准备方面,备课程度、思考深度、作业要求等则能体现教师能否真正因材施教、分层要求,用实际行动实现“减负增效”。
“这里实际上折射出教育的追求问题,是培养人还是功利?一切都需要老师的智慧与品行。”
李子良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们的“良师贵人”,是指引人生道路、力助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其中,“贵”并非贵在钱势,而是贵在知识的价值、人格的魅力、灵魂的高洁、人生的圆满。
“师者爱生以诚待人,天经地义。所以,一切师语皆应为情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师德之首。”李子良强调了爱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指出教育必须与行政相结合,既要谆谆教诲,也应该进行有度、有界的管教约束。
刘俊华提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智慧教师,要求教师们有梦想、有教育情怀、有真功夫和有团队意识。教师在育人以前要先扎实作为教师的学科基本功,形成公平和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意识。
在彭建平看来,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是敬畏生命、尊重教育规律的人,是理想崇高、教育信仰坚定的人,是学识扎实、持续实践创新的人,是幽默智趣、充满激情诗意的人,是视野宽阔,耐得住寂寞的人,是赋能学生、激扬生命活力的人。
吸收名校长榜样力量 华师学子领悟教师职业精神
据悉,作为华师“新师范”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名校长在线师德论坛”发挥了“华南师范大学-中小学协同发展联盟”校长-名师-名校友三级论坛的影响力,在师生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熊建文表示,线上论坛的开展和名校长的分享在专业素养、为人处世等方面都给华师学子上了意义非凡的一课,愿广大青年在名人事迹和社会榜样身上汲取正能量,为今后社会发展输出自己的光和热。
课后,心理师范班的范姗姗同学分享说,一名好教师应该懂得以人为本,要不断充实自己,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责任。
庄志莹同学则对李子良的“一切师语皆情语”印象深刻:“当我们始终从大爱的角度去和学生相处、交流时,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将是春风沐雨般的润泽,这也是师德无声却有力的体现。”
邹展彤同学表示,从事教育的人要有智慧去自我提升并享受职业满足感,把教育当成值得为之付出的事业。
大一的叶晓晶同学在刘俊华的启发下懂得“教师应该是三分之二亲切和三分之一严肃的结合体”,她说:“这场干货满满的讲座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念,我将以终身学习的心态,努力成为一名亲切与严肃兼备的、有情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