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崔文灿 通讯员 林思克 图/学校提供
“第二届华南日化发展高峰论坛暨全国化妆品行业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大会”日前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本届论坛旨在聚集华南地区化妆品行业精英,就化妆品创新、技术、法规、运营及产教融合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动态开展交流与研讨,吸引了来自全国20多所职业院校化妆品专业带头人的参与。
有专家表示,高校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企业是应用创新的主体,校企应该是联动而不是脱节。
产教融合,赋能化妆品行业融合发展
记者获悉,广东省化妆品行业体量千亿元级,全国60%的化妆品出自于此,是名副其实的化妆品生产大省。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华南地区化妆品行业产值销售额实现逆势增长。不过,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在技术和市场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广东化妆品生产在全国的地位。同时,高校的人才培养要为广东的产业服务,这就需要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打通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
“以前高校和企业是脱节的,高校干自己的事,企业干自己的事,培养的人才就不一定好对接。”珠江学者、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龚盛昭表示,高校很多成果都锁在柜子里面,不知道怎么将成果产业化,企业也不知道高校有什么东西。高校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企业是应用创新的主体,校企应该是联动而不是脱节。
龚盛昭说,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化妆品线上营销占六成以上,“数字经济是一个新形势,大家要拥抱它,不然就会被淘汰。”
本次论坛还邀请了来自国内知名企业、科研院所与企事业单位的10名专家学者和技术大拿带来精彩的报告,探讨新形势下化妆品法规与质量安全、分享产品开发、品牌运营、智能制造以及化妆品原料前沿技术创新的经验与前瞻性分析,交流高校校友会促进美妆行业发展及高校产教融合的经验。
校企合作,希冀中国化妆品产生国际品牌
记者获悉,早在1994年,广轻工就创办了精细化工技术专业,之后还延伸出化妆品技术、化妆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组建了围绕化妆品产业链的专业群,满足了整个产业链的专业人才需求,为行业培养了150余名企业家、1000余名工程师和经理。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技术与人才的加持,然而,企业原动力不足是目前产教融合最大的困境,往往是“学校热、企业冷”。如何激发产业深度融入育人过程?记者获悉,在建立平台上,广轻工建设了国家级职教绿色日用化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绿色日用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中心开展协同创新,协同完成企业40余项关键技术攻关;学校团队与环亚集团公司合作进行核心技术研发,协助公司从零开始到至今拥有30余件发明专利,校企共建的精细化工技术团队获得了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转化成果上,化妆品专业群转化给产业的科技成果获得成果鉴定20项,科技进步奖23次,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累积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
虽然广东的化妆品行业体量庞大,但名字响亮的大品牌似乎有所欠缺。对此,龚盛昭认为,从品牌的角度来看,广东是一个化妆品加工基地,产业数量庞大,企业也特别多,但是大企业不多,这个是客观事实;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如今国内的化妆品技术与国外大品牌已经没有显著差异,但国内化妆品行业起步较慢,这也是客观事实。“随着广东品牌不断的沉淀,随着电商强势的崛起,我预测过10年左右,肯定会有国际品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