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崔文灿 通讯员 叶品言 图/学校提供
高职院校如何能够站在时代潮头,与科技前沿产业发展同频共振?2020年12月27日,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南华工商职院”)召开2020年产教融合大会,学校与地方政府领导、企业代表、行业代表面对面,共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大计。
作为首家进驻省职教城的公办高职院校,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与广东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职教城高校中第一家与国家级高新区签署校地战略合作协议的学校。英德茶产业学院也签约揭牌,助力英德茶产业人才素质和技能提升。
产学研合作,盼英德红茶进入十大名茶
现场,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与英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英德市总工会签署《英德茶产业学院框架协议》,成立首家集“政、工、校、行、企”五位于一体的产业学院,实现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将以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为依托,建设电子商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跨境电商、市场营销、物流的专业集群,覆盖茶产业“种、采、制、销”全链条产学研创转的平台。
清远英德是“中国红茶之乡”,也是广东省红茶主产区,2018年全市茶叶产量为8300吨,茶叶综合产值36亿元。在茶产业从资源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型的当下,对相关人才也越来越渴求。
地方高职院校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联,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是地方高职院校的责任。南华工商职院一校区坐落于清远,因而也和英德茶结下了深厚渊源。
茶产业学院院长黄玉良也是南华工商职院的广东工匠学院执行副院长。他告诉记者,工匠学院成立两年多来,通过茶行业技能培训、大赛培养了一批符合社会、企业需求的人才。目前英德茶产业有13万职工,需要对职工素质技能提升进行培训,因而催生了茶产业学院。黄玉良预计,明年春季,茶产业学院将迎来首批学员。
茶产业学院的未来如何将教育链、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黄玉良有自己的思考。
他说,首先要创新整个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是为了学校,也为了产业工人的技能和素质提升;其次,要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使整个课程和整个产业链相结合;第三,建立产教融合平台,将生产技术要求、茶制作过程中的工艺标准和学院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最后,还要创新管理制度,为产业人才培养进行服务。
对于此次茶产业学院的成立,行业内也抱有积极愿景。早在去年9月18日,广东省总工会和广东省供销社就在广州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举办首届高级制茶师培训班启动仪式。根据协议,省供销社、省总工会将探索产业工人队伍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改革的有效途径,促进广东省供销系统服务“三农”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水平提升。合作双方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共同开展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作为茶企代表,英德市英州红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权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行业也希望能有具体措施将该框架协议落到实处,而非表面一阵风。
据张权介绍,英德茶产业分“一二三产”,覆盖种植、制作、销售全链条——
“一产”指农民的种植采摘。在英德,有很多茶种植的“土专家”、“土博士”,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未必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我们希望通过产教融合,把他们的实践经验结合理论,将两者融会贯通,再服务产业建设。”张权说。
“二产”则是产业加工。张权希望通过产教融合,能把整个英德红茶行业整体资源重新整合,使英德红茶进入中国十大名茶行列。
“三产”则包括包装设计、后期营销。“新零售不是以前简单地线上线下O2O概念,茶行业是一个具有一定社交属性的产业,我们希望通过产教融合,把我们销售过程中最后一公里打通,能够把我们的品牌效应、产品品质都依托在新的一个零售端拓展开来。”
共赢发展,与科技前沿产业同频共振
打开“校门”,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学院,让学生在校内接触前沿行业的发展理念。此次产教融合大会上,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分别与广东碧有味餐饮有限公司、上海百事通公共法律服务有限公司就“机器人智慧餐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公益项目、机器人餐饮产业学院和公共法律服务产业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建设产业学院,开设精品试验班,将来有望进一步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学校与广东轩辕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辉城市(重庆)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将专业与产业深度融合,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赢发展”。
大会现场为现代学徒制学院揭牌,并集中聘任14位产业导师,收到企业捐赠教学、实训设备及资源达101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