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崔文灿 通讯员 黄华利 刘赞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不久前,几位特殊的广东工业大学校友走进全国人民视野:她们作为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代表登上舞台,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4月28日,原广东工学院农田水利专业学生何霭伦、陈韶鹃、符天仪,以及电工专业学生冯正、陈文富重返广工校园,和500多名师生共聚一堂,回首在母校求学时的青葱岁月,讲述东深供水工程背后的故事。
当天一场雨水让天气倍感清凉,但广工报告厅内的气氛却尤为火热。历史与当下,情怀与使命,责任与奉献……伴随着几位老人的讲述,广工人的身影重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东深精神越发清晰,熠熠生辉。
临危受命:广工学子再忆芳华
1963年春夏,南粤奇旱。香港缺水尤甚。居民饮用水大受限制,港方四天供水四小时,接水排队长龙随处可见。粤港两地,一衣带水,血脉相通。水是生命之源,而血更浓于水!几经研究、论证,中央最后决定:实施“东深工程”建设,让东江水流向香港。
一段全长83公里的宏大供水工程即将开启,广东人民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在建设大部队中,广东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前身)土木系、电工系共近200人参与工程建设。何霭伦、陈韶鹃、符天仪三名女生和冯正、陈文富两名男生正在这支建设队伍里。
当时东深工程工地的施工条件之差,在今天看来无法想象:缺少大型机械设备,工人们就手挖肩扛,甚至连土石方、混凝土的搅拌、浇筑,都是徒手来完成。在极度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广东工学院65届毕业生临危受命,奔赴支援工程建设。
初到东深工程工地,原是一片荒郊野岭的工地,已盖满了工棚,人声鼎沸,热火朝天……“要高山低头、令江水倒流”的口号令人振奋,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干劲让年轻学生们深受感染。土木系84名同学从事现场设计、施工管理、质量检查等工作。
冯正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回忆,电工系98名师生有的被分配到指挥部的技术部门,有的负责工房配电柜的安装,而冯正则做输变电工作,负责将高压电送到每一个站,可以说“跟着线路走”,走遍了每一个抽水站……
“土木系的同学是‘让高山低头’,我们电工系学生就是‘让河水倒流’……”冯正回忆起当年,依旧豪情满怀。
“我们不是仙女,我们是战士!”何霭伦说,虽然条件艰苦,但一想到这是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一想到这是造福香港同胞的民生工程,师生就不觉苦累,毫无怨言,“党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随着时间推移,原是纸上的蓝图,日渐变成实体,闸坝高耸。为了抢抓工期,让香港同胞早日喝上放心水,广东工学院的同学们奋战9个多月,3次延迟返校复课,把青春岁月这篇最瞩目的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情系祖国:广东水利史镌刻下他的名字
访谈过程中,一个名字频频出现在几位老人的口中,他就是当时广东工学院院长、我国著名水利专家麦蕴瑜教授。在学生们心中,麦教授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标杆,是他的言传身教和殷殷嘱托,让学生们有更大的勇气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东深工程的建设任务。
这名1962年被委任广东工学院院长的老人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和颠沛流离的年代,却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对祖国水利和教育事业爱得质朴又赤诚——他曾经历近代历史上空前的“乙卯年大水灾”,目睹淹田数百万亩、灾民数百万,因而立志学水利;后留学德国,归国后被任命为广东省水利厅总工程师,让所学专长得以发挥,报国有门。上世纪50年代,他同广大干部和人民一起,从堵口复堤、联围筑闸,到大搞蓄水、引水、提水工程,让流溪河、松涛、鹤地、高州、新丰江等20多宗大型水库在广东诞生。
在担任广东工学院院长的十年期间,麦蕴瑜主张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在东深供水工程这场实战中,广工培养和造就了大批既能设计,又能施工、管理的新一代水利技术人才——他们当中许多已成为水利建设中的主要技术骨干——可谓“桃李满天下”。
河水奔流,不能承载任何文字,但广东水利史却深深镌刻下这位广工人的名字。
符天仪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回忆,麦蕴瑜院长由于近视得很厉害,往返于家和学校也非易事,要拖着小女儿的手,缓缓前行。当时组织为麦院长配备了公车,但即便如此,他也从未私用。
在个人撰写的回忆录中,麦蕴瑜这样写道:“35年来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亦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真正用到我辛辛苦苦学来的水利技术。我虽然老了,微躯还健,尚能闭门读书,闭门思过……”
麦蕴瑜教授的一生,都和水利连结在一起,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宵衣旰食,不断收集整理关于珠江流域的资料,为珠江的治理殚精竭虑。在他去世后,家人为其整理出的资料、著作多达一车厢——它们被捐献给国家。这是这位老人留给国家最后的财富。
砥砺前行:站在南粤经济建设主战场
时光荏苒。经过整合发展,当年的农田水利专业不复存在。如今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下设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刘锋说,从上世纪60年代到今天,学院一直有着同样的办学理念,那就是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当下,借助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东风,学院引进了一批来自英、美、澳等国以及中国港澳地区的高层次人才。学院本科毕业生有近八成直接进入到各类大型设计院、施工企业、房地产企业工作岗位,每年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99.7%。
“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无论是当年的东深工程还是如今大湾区各类建设项目,广东工业大学之理念、精神薪火相传,一代代广工学子站在了南粤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当年陈文富、冯正所就读的电工系如今属于自动化学院,该学院现有在校本硕博学生约4500人和160多名专任教师;拥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一批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该学院的控制学科更是成为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的A类学科;电气工程学科培养出来的校友遍布华南乃至全国,成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单位的技术骨干……他们为国家电力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东深精神在那个时代很清晰,在这个时代,对我们的教育同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苏雷说,“团结奋进、追求卓越已经成为自动化人的内在品格,永不停歇、追求卓越的脚步激励着学院一代代师生不懈奋斗。”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介绍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是广东工业大学最早创办的专业之一,至今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2015年通过了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2018年通过了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的复评,同时通过了教育部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打造以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为核心的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拥有4个国家级教学平台,32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专业建设有:“土木材料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具有“土木水利”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专业有专业教师70人,教授17人,副高职称22人。近5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在本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保障建设等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具有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适应广东经济发展和工程建设需求,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育和技术开发等工作。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尤其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历年就业率达到99%以上。
点击链接,有更详细介绍:戳此看▼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介绍
广东工业大学于1958年始创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1986年获 “工业自动化”硕士学位授予权与广东省重点学科;1998年更名为“自动化”;2000年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点;2002年成为广东省首批名牌专业;2007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同年获“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2016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专业学科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水平评估中排名进入前10%(A-类)。2018年通过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验收。2019年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自动控制原理”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
自动化专业以新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为专业方向,依据智能制造“3C融合”的核心理念,结合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遵行成果导向教育(OBE)“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建立了“集成创新、系统思维、职业素养”为特色的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毕业生广泛分布于智能装备、机器人、电力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信息服务、金融信息领域。六十多年以来,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工程技术人才。
点击链接,有更详细介绍:戳此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