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实习生 崔晓君 通讯员 黄华利 卢迪
他是带领团队申创了20多项照明专利的“追光者”,是广东“全民健身”的倡导者,是大湾区水资源生态发展的“保卫者”,是十年来多次反哺母校的“广工人”。他就是广东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广工”)自动化学院84级工业自动化专业校友曾红卫。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曾红卫有着那一代人的鲜明特性,勤奋、踏实、爱国。在求学和创业的道路上,他不断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格言,读书求知、实干兴邦、公益惠民。
始于广工:阅读观世界,行动探未来,运动享生活
“到广工读书是我人生一个重大转折,这是我从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曾红卫曾用“幸运”一词来表达作为“广工人”的骄傲与感激。
广工对于他而言,是“梦开始的地方”,在这个青葱校园,他用知识描绘事业版图,用书籍开阔眼界,用行动践行广工精神。“广工的氛围很好,有踏实的学风、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这些深深地教育和滋养了我。”
阅读是曾红卫坚持至今的习惯之一,“大学时我最喜欢‘泡’在图书馆,系统工程、政治、历史、名人传记,什么书都读……”他认为,学校的阅读环境拓宽了他的眼界,使他能更好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他在商业上的“敏锐嗅觉”。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他还逐渐建立了自己看待世界、社会、未来的“哲学”,“我学会了通过阅读、思辨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多个角度考虑事物。”
刚步入大学,他已经把职业发展、创业方向等“超纲”内容作为日常思考的问题。这种“想太多”的思维模式或许造就了他日后“一看一个准”的事业辉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从小就是一个想得比较早、想得比较远的人。”他说道。
除了时常“头脑风暴”,曾红卫也很关注身体健康。时至今日,年过半百的他还是一个精力旺盛,精通游泳、跑步、骑车等的“运动达人”。“最开始是跑步,一个学期后我每天早上5时多起床去游泳,7时多回广工上课。”这种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他成为当年广工800米、1000米和1500米跑步比赛的创纪录者。他笑称,“我可能是整个学校起得最早的学生。”
“不管是在哪里,我都一直坚持冬泳。”对体育的热爱使他成为了广东全民健身的倡导者。作为惠州市冬泳协会、惠州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的会长,他连续组织举办多届惠州横渡东江活动、惠州市铁人三项比赛,其中惠州市铁人三项比赛是目前广东省内唯一一个国家级体育赛事。他一直坚信:“体育事业未来会发展成为大湾区的重中之重。”
行于广东:三十载艰辛创业,数十次感恩回馈
1988年,曾红卫从广工毕业后,就职于惠州的一家工业公司,但这却与他的凌云之志不相合。“原计划是工作十年后再创业,但惠州发展太快,十年太晚,我等不了了。”于是,一年后,他毅然辞掉工作,赤手空拳“下海打拼”。
曾红卫的“第一桶金”得益于他敏锐的行业洞察力。20世纪90年代,他曾到厦门出差,在一家饭店吃饭时发现里面居然有冷暖空调,“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个新生事物,它必将淘汰电风扇”。他对冷暖空调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回到广东后迫不及待地联系了春兰空调惠州总代理,投身到了空调行业中。
销售工作并非易事,“当时为了学营销技能,我曾跑到惠州的一家啤酒厂做了三个月的销售员,几乎跑遍了整个惠州。”他仅仅用了三个月就将该啤酒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从10%拉升到90%,挤掉了其他同期竞争对手,成功占领市场。
进入21世纪之际,广东悄然兴起“亮化工程”,城市夜景照明愈发受到重视。曾红卫便率先将目光聚焦到霓虹灯的改造上,加入到中国照明领域“追光者”的行列。他于2003年创立深圳科思贝照明科技有限公司,2004年创立惠州市景虹景观照明工程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室内外灯具开发、研制、生产以及城市夜景灯管环境、建筑群体、广场等的亮化设计、施工。
这期间,萌芽于广工的科创精神成为他在追光路上的“火种”。他亲自设计和主持研发并申请了20多项照明相关专利,其中部分为国外专利,“1999年真正出了成果,通过霓虹灯亮灭来控制色彩,我们拿到了一个彩色灯管的专利。”2004年,惠州市以曾红卫的公司实施的灯光工程“东江明珠”为主题进行项目申报,最终斩获全国第三,是当年广东省乃至中南六省(区)唯一入选的城市。
在艰苦创业的同时,曾红卫也不忘初心,积极回馈母校。作为牵头人及发起人,他组织了广工惠州校友分会的筹建工作,多年来持续支持学校各项活动,如自2015年起累计赞助多项大学生科技竞赛、创业竞赛十余万元,并多次担任大赛评委;2016年被评为第三届“感动广工大”人物;2020年,捐款30万元用于支持大学城校区中心田径运动场的修缮工作等。
扎根惠州:紧抓湾区发展良机,构建惠民生态屏障
惠州是曾红卫的“第二故乡”,1966年出生于兴宁的他,年仅6岁便随父来到惠州。“我一直在惠州长大,从小就住在东江边上。”对他来说,惠州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幸福摇篮,还是其事业腾飞的广阔蓝天。
“小时候,家附近有一条河,清澈见底、鱼虾成群。”曾红卫回忆道,“后来由于城市发展工业的进程中忽视了环保,广东许多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污染问题,家附近的河流水质也变差了,很难再见鱼虾。”因此,他肩负起了社会赋予的责任担当,成为广东生态的“保卫者”。
2017年,他成立惠州碧海源科技有限公司,以“让人民群众喝到优质饮用水”为企业使命,引进了以色列世界领先的海水淡化技术和净水技术。为攻关相关技术,他邀请了广工的李冬梅教授一同前往以色列进行实地考察,团队前后去了7趟以色列。“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人类的发展进程是相似的,多看外面就能为中国的发展找到方向。”
此外,曾红卫进行了大量沟通协调工作,促成北京首创集团接手处理了位于惠州市区、污染严重的“惠州垃圾焚烧场”,解决了这一困扰历届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老大难问题。“我们自己一分钱不收,只想着为当地老百姓做一件好事,让他们‘卸掉包袱’。”他说道。
在他与志同道合人士的努力下,恢复惠州青山绿水美丽生态这一夙愿正在实现,他还通过组织横渡东江的形式呼吁全社会共同爱护东江母亲河,“希望年轻一辈都能看到以往清澈透明的东江。”
小链接
您心目中的广工精神是什么?
务实、创新。实实在在做事,并不断构想新东西,满足社会需求,这是工科人、工程师的责任和使命。创新力也是企业生命力、发展前景的最重要指标。企业要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特长、资源、平台等实际情况,不断把新技术应用到自己的事业上。
您对广工师弟师妹们有何建议和寄语?
希望师弟师妹们学好课程之余广泛阅读,勤思考、多求解、会换位,保持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至少会一项运动,养成独自锻炼身体的习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关键要有耐心和毅力,欲速则不达,要沉得住气。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
广东工业大学于1958年始创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1986年获“工业自动化”硕士学位授予权与广东省重点学科;1998年更名为“自动化”;2000年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点;2002年成为广东省首批名牌专业;2007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同年获“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2016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专业学科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水平评估中排名进入前10%(A-类)。2018年通过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验收。2019年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自动控制原理”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
自动化专业以新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为专业方向,依据智能制造“3C融合”的核心理念,结合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遵行成果导向教育(OBE)“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建立了“集成创新、系统思维、职业素养”为特色的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毕业生广泛分布于智能装备、机器人、电力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信息服务、金融信息领域。六十多年以来,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工程技术人才。
点击链接,有更详细介绍:戳此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