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实习生 方贺 通讯员 陈少徐 卢迪
“大学是人生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我们要将基础学好,才能谈创新,再谈创业。”国庆节前夕,在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校友分享会上,深圳华南检测科技中心、江苏华爵检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雄向同学们展示他那早已泛黄的大学功课——一笔一画悉心描绘的机械设计图纸,勉励大家珍惜学习时光、扎牢知识根基。
1982年,孙雄从广工毕业,在国企供职数年后自主创业,瞄准国家紧缺的光纤通信行业,后又进军计量检测领域。多年来,他始终铭记广工校训“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竞逐科技前沿以实业报国,曾获“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荣誉称号。
思忆广工生活:以梦为马以勤为径,创造条件沉浸学习
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孙雄所在的知青农场有500多人报考,最终仅录取5人,孙雄便是其中的突围者。当时,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时代主旋律,工业现代化是重中之重。曾在汽车制造厂工作过的孙雄,深刻感受到我国工业技术亟待提高,“我们的汽车驾驶室是手工敲出来的,发动机缸体因铸造技术不过关大量报废”。满怀一腔热血的孙雄,抱着改造广东机械铸造工艺、助力国家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崇高理想进入广东机械学院(广工前身)学习铸造专业。
当时学校条件还很艰苦,图书馆不大,孙雄过着“宿舍——课室”两点一线的生活。“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当时宿舍十人一间,我们拿木板架在床中间做书架,晚上熄灯后打手电筒看书。同学们还凑钱买来剪子梳子,互相理发解决‘头部问题’。”
“经历十年动乱,我们都无比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老师们也恨不得把知识倾囊相授,学校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孙雄告诉记者,贤师的培育使他迅速成长,学生们两点一线地生活,老师也经常“赖”在课室不走,用额外的时间为大家答疑解惑。“还记得教物理化学的陈平帝老师,逻辑推理能力很强,板书十分有条理,即使这门课很难,优秀的老师总能让学生爱上学习。”
受时代动荡影响,当时的青年在中学阶段学习时断时续,数理化基础并不牢固。为适应大学课程要求,孙雄利用每周唯一的休息日前往新华书店买书,或到其他高校“串门”借书,“我要抓紧时间自学,补回这十年”。正是凭着这股求知若饥的精神,他的专业基础越夯越实,其毕业论文作为学院优秀作品被推选进行公开答辩,他设计的冲天炉充分适应广东铸造工艺的特点,后来在韶关进行成果转化获得了不少利润。
畅谈团干经历:同学心中的“主心骨”,领导眼中的“百事通”
时至今日,孙雄在不少同学眼里,依然是指挥若定、帮助大家排忧解难的“老大哥”。原来,他曾担任班长和学院团委副书记(学生代表),在举办活动、安排实习、协调事务的过程中,锻炼和表现了出众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
大学期间,他与学生会的同学负责组织文艺演出。“当时同级的学生年龄跨度较大,从十几岁到三十几岁都有,‘老中青’喜好不一,如何选角和呈现‘老少咸宜’的运动项目、表演项目便成为首要问题。”为此,他学会了选人用人和市场调研,挖掘同学身上的优秀品质,提供符合各人特质的展现机会,充分动员鼓舞团队,并结合宣传主题、观众口味不断打磨节目。
大四那年,学校安排了学生前往位于湖北十堰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汽车公司前身)实习。在此期间,孙雄与领班老师共同管理日常事务,他如大哥哥般为同学们解决疑难。广东人不习惯大澡堂,于是他和汽车厂协商,提议给大家用桶打水沐浴,并争取两天发一张澡票;大家不习惯山区饮食,他又组织用粮票换鸡,为大伙改善伙食;课题布置下来,他根据同学们的能力水平合理分配不同合作小组,让后进生也能被拉一把,逐渐在同学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
“当学生干部的过程中,我提高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这些在之后的工作中都大有用武之地。”初入职场,他曾需每周到政府部门找领导签批文件,他总是“快人一步”早早到场等候,每次都能高效完成;随后的职业生涯里,他学会在有限的预算范围内,“用小钱办大事”呈现最佳效果;在企业急需用人时,他也能知人善用……从“单刀登场”到练就领导眼中的“十八般武艺”,他先后历任秘书、人事部长、合资公司中方经理、二级公司总经理、集团高管,过人胆识与全面能力得到赏识,事业也蒸蒸日上。
大学毕业近四十年,他凭着能力与社会责任担任有近7000名会员的广工深圳校友会会长,每年举办近百场经济、技术、艺术论坛,为广大校友提供贴心服务。
回顾创业道路:危急时刻勇挑重担,“把中国制造带出去”
1982年,孙雄毕业后来到深圳工作,从那时起,在大学修炼的深厚“内功”就一直帮助他披荆斩棘、打开局面。他所在的国企曾面临一宗经济纠纷案,他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利用所学知识据理力争,为企业、国家挽回巨大的经济损失,之后还带领公司迅速扭亏为盈,也因此获得“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荣誉称号。“我学到的机械、材料力学等基础知识都培养了我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对我后续的经营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2年,孙雄利用到日本考察工程机械的机会参观制造工厂,他关注到日本已实现光纤活动连接器中陶瓷插芯的自动生产,“而当时国内全部是用铜质电缆来进行电信传输,通信相当落后,因此光纤通信一定是国家重点引进的产业”。创新的种子在他内心慢慢发芽,他下决心引进从插芯加工、检测到组装全产业的生产线,改变国内高级别传输网全靠进口的境况。
1997年,正值壮年的孙雄辞去国企高管职务勇敢“下海”,成立通信技术公司主营光纤连接器生产项目。“我想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上服务社会,我从事的事业在一定程度上正填补了国家光纤通信领域的空白。”孙雄介绍称,产品一经推出便迅速占领市场,成功进入国家移动网、电信网、电视传输网,为国家现代化光纤通信网建设提供先进的优质产品支持。值得一提的是,产品还远销香港、澳门,出口至阿联酋、卡塔尔,成为当地著名品牌,实现了他“要把中国制造带出去”的雄心壮志。
2014年,随着技术服务政策逐步开放,孙雄决定进军高门槛的质检领域,相继在长三角、珠三角成立检测实验室和公司,为当地提供高品质计量校准、检验检测服务。2020年,公司建立无线电5G技术计量校准、5G检验检测实验室,并打造出全产业链的实验室(硬件)+检测自动化平台(软件)的发展模式和竞争优势。深圳华南检测中心、南京华爵检测公司均评定为国家级高新企业,后者被江苏省政府授权省级电子公共检测平台。孙雄认为:“每个产品与经济规律一样,均要经历创新、发展、衰落。因此我们要有危机思维,每十年检视、调整战略目标,以更好适应国家现代化、数字化的新发展趋势。”
小链接
您认为大学本科应该培养哪些能力?
孙雄:基础十分重要,只有基础扎实,个人才能在工作或是创新创业中获得主动地位。思维方法同样重要,它能够帮助我们找准方向,避免随波逐流。同时建议工科学生多读经济理论,在工作中能够对投入与产出有较为准确的把握。
您对师弟师妹们有何寄语?
孙雄:人与人最大的区别不是出身、能力、金钱和权力,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要敢于打破传统思维,而正确思维首先需要见识和眼光。大家要多关注国内外新闻,坚持学习,多与高手交流,拓展思路,用战略思维去决策创业与否。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属机械类专业,涉及金属和塑料等材料成型工艺与装备及控制、模具设计制造、产品创新设计及计算机应用等,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控制工程等学科交叉结合,是先进制造业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基础核心专业。
1978年创办铸造,1982年创办金属材料及热处理,1988年创办模具,1998年上述专业合并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招生。2005年获得省名牌专业。从专业创建到获得省名牌专业,初步形成了富有成效的材成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学历教育体系。2009年获国家和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4年获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专业办学质量和层次不断提升。
在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中,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智能制造的重大需求,以创新校企合作以及信息化、模块化教学等模式,形成了模具专业综合实验、实验室信息化教学系统等特色教学;2019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获受理;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立足广东省制造业,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与广东省经济建设需求,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从事金属和塑料等材料成型工艺与装备及控制、模具设计制造、产品创新设计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研发、生产、管理及营销等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具备国际视野、合作与交流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基础、热流体、检测技术及控制工程基础、材料成型工艺及设备、材料科学基础、计算方法、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材料成型原理、模具制造工艺、材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材料成型数值模拟、材料成型设备及控制技术等。本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有:工程训练、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模具专业综合实验、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毕业设计等。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士学位占比超过85%。近五年来,先后引进学校青年“百人”1人,A、B类博士人才4人,专业发展后备力量得到有力保障,形成了40岁以下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及海外研学经历;老、中、青比例约为1:1:2的专业师资队伍;获省级教学名师称号3人,专业教师获得校级教改项目6项,新进青年教师全部获得教改项目支持。
广东省是制造业大省,模具是工业制造的基础成型工艺装备,又称“工业之母”,材料成型加工、控制及模具设计人才是广东省乃至全国制造业大量急需和长期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结合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升级的发展特点,适应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培养原则,以模具为主线、成型工艺和计算机应用并重发展专业教学。通过材料、机械、控制与信息等课程交叉,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结构,形成特色鲜明的面向广东制造业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特色。
本专业建有广东省金属成型与模具新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材料加工与能源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材料成形制造与先进模具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与广东锻压机床厂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广东省“成形装备重点实验室”,与广东登云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广东省“汽车关键零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广州美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广东省智能不锈钢管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多家省内知名企业如海信科龙、志高空调、东江集团、广东鸿图等建立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形成了稳定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
点击链接,有更详细介绍:戳此看